“我们的船是钢铁做的,你看就在那里,应该没事的。”赵开阳不以为然道。
“就那条小刚多?”莫犊道,“我们曾经有人造过很多大刚多,比你那个大好几倍出去,结果许多都被大鱼打翻。人都被那些大鱼吃了。”
“刚多是什么?”
于是莫犊展示给他们看。原来这里有一种特产,就生长在这片湖区的芦苇荡里。简单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芦苇,中间是空心的,具有超强的浮力和抗拉能力,比起竹子它不太抗折,但是抗拉能力却远胜。多年来当地人就是靠这种特殊的芦苇做成的刚多,也就是芦苇筏子在洞里湖湖区与魔族躲猫猫,比起靠游泳转移居住地是大大提高了生存几率。
虽然赵开阳觉得这些人的芦苇无法与自己的钢铁小船相比,但是听说海里的大鱼能打翻比这大好几倍的大筏子,赵开阳仍然紧皱眉头。他这个人爱惜性命得很,是那种平时即使上甲板看风景也都一定要穿着救生衣,带着救生圈,不太肯冒险的人。
不过赵开阳绝不会放弃实现最终目标,如果这船太小了,也没什么别的话说,那就造更大的船!
事先他并没有在大夏国订造更大的船舶配件,但却曾经订购了三艘同样的双体小钢轮的配件。他无法等待大夏国工厂慢慢生产大船的钢制构件,但解决的方法倒也简单,设法把这些小钢轮拼凑焊接起来,再另外用钢板弄一个更大的核心船体放在中间,组成一条很宽的大船。弄很多无缝钢管,工字钢之类的加固船体。最后总的吨位应该也有三百来吨。
说干就干,赵开阳和傅无雪负责设计和指导并提供材料,白梅、莫犊等人负责组织施工和协调。这里人手充足,莫犊的部落共有近两千个成年人,其中有四百个战士,全部都被动员起来。
钢板,钢梁之类的东西赵开阳之前就准备得很充足,工具、电机和螺旋桨也都齐备,但是如何拼凑成一艘大船,对赵开阳的结构工程能力是一大挑战。但好在可以回到大夏国咨询专家寻找图纸,有金钱开道,加上这种小船的建造技巧和结构奥秘在大夏国根本没人瞧得上,毫无技术秘密可言,最后在日夜施工之下仍然用了四十天建成。其中拼凑另外两艘双体船是简单的,有过一次经验的战士们带领当地人再干一次只用了十天,绝大部分工作量都用在中间这艘大船体上。由于吨位变大而且总体形状十分古怪违背了流体力学,尽管也加装了大马力电动螺旋桨,最后的船速仍然比之前要慢一些。
不过据莫犊所说,这里距离出海口也已经不远。用他的原话说:“顺流而下最多七天”就能见到大海了。
不过他仍然试图将赵开阳留在这里,他说:“你们想去顺流而下去大海容易,回来可就难了,您不如就留在这里算了。”
赵开阳当然只能婉拒。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