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人生是一篇大文,有自己的起承转合和破题点题,文章一直在更新。时间空间和心情这一秒和上一秒都不会一样,得必须使用惯性和记忆的功能,惯性时间、惯性空间和惯性情感。
对惯性有一个记忆,记忆又均匀地洒在自己身上。
“使用时间”在经历天然时间的使用时,这必然会产生摩擦,制造惯性和消除惯性,也消耗个体物的时间和附加其上的时间,如制造时间。
最早消耗的是制造时的心情时间。
时间很久之后就会忘记,除非物一直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但自己的心情逐渐侵蚀了它的心情,它是自己的,自己理所应当地占有。
相比较于静物,植物、动物和人的时间长久一些,是因为它们可以生长,每天都会更新自己,今天的它们已经不是昨天的它们,惯性和记忆已不足以说明全部。
每日三省吾身就是对自己的审视。
植物是物,不同于纯物的区别是它为意识提供了活着的经验。活着就有很大的理由生长,有了新的时间空间和心情,在时间上就是不停地转化天然时间,变成自己的一点点时间。
人的寿命活不过某些树木,一些特定的限制不算,不是一年生的而是多年生的,它的吸收是长期的惯性,只要活着惯性就周而复始地循环,被动地不断提升其时间空间和“心情”,新的心情是适应新情况的心情。
人有人过四十天过午的说法,本身的被动生长有时间限制,也就是人们说的生理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很多人不是病了而是老了,未老先衰或者未衰已老,老气横秋,树叶子开始一片一片掉落到地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