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铮笑道:“只凭我一个可没那么大能耐,这都是民心所向。不只是中原百姓盼望和平,草原的牧民们也期望能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换取更好的生活。奔着这个方向去做,就算有点摩擦,那也很容易就能消弭。”
朱秀荣悠然忆起往昔:“我小时在宫里,每次见到父皇,总是觉得他脸上挂着一丝忧愁。那时候,我就想用手帮他把那皱纹推平了,让他高兴一点,可惜一点用都没有。很多时候,深夜还能看到他在灯下批阅奏折,召见大臣议事……有一天,父皇突然很开心,高兴的将我捧在怀中,用胡须来扎我,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笑容……后来听父皇与母后谈话,才知道是建功哥哥带队北伐,一举扫除了草原虏患。
我也听他说,建功哥哥为了做到这事,在草原杀了好多人。好多官员都在弹劾他杀戮太过,有违大明礼仪之道。父皇就说,那些人都是读书读傻了……
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也见过建功哥哥呀,那么斯斯文文的人,也只比皇兄大那么一点,怎么就能做到那么多官员都做不到的事情呢?他怎么就敢杀那么多人呢?他都不害怕的吗?
我去问母后,母后让我不要打听。说那人眼里没有勋贵,没有皇室。不但杀了平江伯,连晋王一系都杀的差点断了香火。说他是妖人,是屠夫,是个冷血刽子手!
可是父皇一提建功哥哥。总是赞不绝口,还总拿建功哥哥来训皇兄。
我就想呀,明明是同一个人,为什么父皇和母后的说法不一样呢?等建功哥哥回宫,我可得好好问一问。
再然后,那年中秋节,建功哥哥突然回来了,父皇好开心,一个劲的夸他忠勇可嘉,当可大用。
可我还是没见着!
皇兄带我去重华宫,他们说建功哥哥闭关了,过了好久都没出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