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铮又低声问:“军中饷银方面,我有个想法……”
老头吓一跳:“你少来!老夫数次抚边,之所以能服众,便是这粮饷上,从来不马虎。这主意万万打不得,否则军心一散,老夫万死难赎!”
孙铮无语了:“您想到哪儿去了?想赚钱哪里捞不着,稀罕从那几个苦哈哈嘴里掏食?瞧瞧这个!”
一枚精巧的银币递给老头,老头仔细翻看了两面花纹。正面浮雕着精美的长城图案,环绕长城以正楷写着“三边军饷库平足银一两”。另一面,是一个八角图案,环周写着“四海钱庄承制大明弘治十四年”。周边有锯齿纹,这是防刮边的小手段。
用手掂了掂分量,想了想,伸到嘴边用牙试着咬。
孙铮笑道:“这不是千足银,是九二五银!不是不舍得,九二五银质量最好,不易磨损,也轻易毁坏不了。每枚足重一两,不必再费劲称重剪绞。”
拿起来,放在唇边轻轻一吹,一声铮亮嗡声,令人心驰神迷。
老头沉思片刻:“若果如此,便让你赚那几厘火耗倒也无妨。”
孙铮摇头:“我也不稀罕赚那点,事实上,铸这么一枚银币,价值还稍稍超过一两纯银,要非常大量才能拉平成本。再说,如果别人不愿意用它,可以随时拿来四海任何一个门店,换取足银!”
“咦?”老头奇怪了:“那你图什么呢?”
“方便!你想啊,要是全大明都用上我的银币,我的镖局和钱庄,完全就能省掉转运这个步骤。你从巴蜀运一万两白银入京,巴蜀钱庄只出一张汇票,到京城钱庄提取就是。这中间能省多少人力物力?这些都将是我的利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