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明朝士兵的待遇和抚恤一直不低,当然,只是理论上的。反正朝廷每年在这方面花的钱一点不少,可实际上落实到每个士兵身上,完全是个传说。
明初到中后期,士兵的年薪大约在四两到六两银子之间。根据明朝的购买力,这已经妥妥是小富之家。实际上呢,士兵们沦为上级农奴的比比皆是。
到了明朝末期,一个士兵的年薪甚至涨到了十八两,可士兵们反而更穷更苦。国库每年掏的那些钱,完全被漂没!
整个官僚体系,从上到下都烂透了!这才是大明亡国的真正原因。
秦纮感慨的不是孙铮发的钱有多少,主要是人家给阵亡士兵这荣誉,让人打心眼里觉得殉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这种对底层士兵的尊敬,是整个大明官僚阶层压根没想过的。
秦纮等人也不顾失礼,拦住几位家属,很客气的请求观摩那个遗物盒。
盒子里,左边摆着一套整齐军装常服,还有士兵生前的一些个人用品。右边除了那面军旗,还有一枚略显磨损的黄铜弹壳,一条碎银链子串成的吊牌。箱盖上方,用鲜红的绸带,固定着一份硬壳证书。
封面正中,用正楷写着“阵亡通知书”几个大字。
程敏政最擅文书,不由的拿在手中翻开内页诵读:“致邱大山烈士家属:邱大山烈士于弘治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在河套地区避风塘战斗中,壮烈殉国。
邱大山烈士自入伍以来,训练刻苦,友爱袍泽。通过数次选拔,成为我部最精锐的火枪兵一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