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铮亲自测量、设计,绘制了详细的施工图。在道观旧址,隔出了几个区域。分别建造公共浴池、大车店、饭馆。
启动资金都不用动自己腰包,几个退休太监把在皇宫攒了几十年的家底全捐了出来,孙铮也不客气,四个人加起来也有百多两,算他们入股。
四人联系宫中旧识,把那些没有落脚处的太监、宫娥全都召集起来。孙铮租了个大院子,给他们做相关培训。这些人自小入宫,多少都在内书房上过学,又久经各种宫廷礼仪约束,培训起来也相对容易。
这边刚动工没几天,朱表桂那边解送到东宫的解闷银子到了小太子手中。这家伙第一次见这么大笔钱,激动的难以抑制,也不管正在禁足,跑去向老爹献宝。
弘治皇帝已经恢复,得知孙铮帮儿子敲了百万两银子,那真叫一个五味俱全。知道孙铮最近在忙着安置退休宫人,以为他是在替皇家挽回名声,大手一挥,狠狠的拔了五千两给孙铮。
本来孙铮还在考虑怎么长线发展,有了这笔钱注入。正好给皇室预留一半固定股份,其余股份拆分给这些加入新事业的前同事们。有了这一半皇家股份,生意就能名正言顺的算到太子头上,谁再想搞事,得先掂量掂量啃不啃得动。
入秋时节,“四海客栈”正式开张营业。之所以花这么长时间,主要是人员培训。每年从宫中退下来上千人,靠这么一家店,撑死也养不过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以旧带新,开新店,搞全国连锁。
都不用什么宣传,本就是专职服侍人的太监们,又被孙铮加持了现代服务理念,没见过世面的明朝土鳖们哪里招架的住。住过四海客栈,再去别家简直就没眼看。光是整洁程度,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都找不到第二家。
只要住店,就有免费的大浴池可以泡,花上几个钱还能享受伺候过皇上的宫里人搓澡。住进高档套房或者小院,别说吃食,连衣服都给你洗的干干净净。
短短半个月,四海客栈就成了京城一大盛景。好些人不为住店,就为体验一下皇上的享受。
巨大的客流量,带来的是巨额的流水。这么大的流水,偏偏没哪个衙门或者地痞敢上门,厂卫的名声还是挺好使的。再加上,孙铮打出的名号,就是陛下为退休宫人找的营生,都是可怜人,靠自己一点力气赚点辛苦钱,谁敢伸手,就等着抄家罚钱填窟窿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