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我在收复太原的战斗中不慎受伤,后来又被一阵狂风带离战场,当我再次醒来时,已经身处一间小木屋中,身边有一位姑娘,正在火炉旁忙碌着,似在煎药或者做饭,看着这个背影,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来,我似乎在哪里见过她,但却一时想不起来。
‘’王公子,你醒了?可吓死我了。’’姑娘转过身来,对我笑笑,继续说道,“你现在觉得怎样了?”“这是哪里?我如何会在这里?姑娘你又是谁,怎么会认得我?”姑娘只是微微一笑,随后说道:“你已昏睡数日了,怪道会忘记这里。此处就是我家,是一位老先生把你送过来的,当时你一直昏睡,直到现在才醒过来;至于我自己,我们还曾在长安郊外见过,许是王公子贵人多忘事,不记得我了。”听姑娘如此一说,我倒是有些许不知所措,拼命地在脑海中回忆着,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线索。可是,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每当你着急着要完成一件事情时,它却偏偏用一些方法让你在不经意间与目标背道而驰;诚如此刻的我,虽用尽全力,希望想起眼前这位姑娘是谁,但依旧只有一丝丝模糊的印象,仍不能明了她究竟是谁,只觉得此时的她:柳叶一般的细眉之下,有一双温柔似水的明眸;如花的笑脸中,藏着些许不易察觉的娇羞,像极了无数次出现在我梦里的那一位少女,只是,我也未曾看清她的脸,只依稀记得,那时候的那个她,也拥有此刻面前这位姑娘无二的笑容,还有同样的如水一般温柔的目光,还有一支做工很简单,但却十分精美的发簪,但我依旧想不起来,眼前的这位姑娘究竟是谁,只是觉得与我记忆中模糊的印象有着几分神似。“姑娘,小生实在记不起您是谁了,不过我曾经遇见过一个姑娘,她赠予我一支发簪,上书‘慕容紫林’,我想这就是她的名字吧。”说着我拿出了发簪递给姑娘,不想那位姑娘看后,竟直直地看着发簪出神。“姑娘为何如此神色,难道是发簪让你记起了往昔某些伤怀之事?那我还是收起来的好,以免姑娘伤心。”“王公子你误会了,我并非想起了伤心往事,只是诧异公子为何还留着这支簪子,我一直以为公子早已丢了它,也早已经忘记了我,不想你还一直留着它,只是有些意外罢了。”这次换作我一阵诧异了,我一面看着簪子,一面又看着眼前的这位姑娘“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慕容姑娘,自那日长安郊外一面之缘后,在下一直在寻觅姑娘,希望能对姑娘当日的款待进行答谢,只是苦于不知姑娘在何处,故而迟迟没有进展;不想今日却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再次相见。”慕容姑娘在一阵惊喜之后,又拿出了一封信,对我说道:“险些忘记了,那位送你到此的老先生还留了一封信,吩咐说待你醒来交给你。”我接过信,其大意是唐朝已经建立,一时之间不会有太大的事,我可以选择暂时隐退,静观其变。
“此正合我意。终于可以暂时远离血腥的战场,过逍遥的日子了。我要带你走遍名山大川,欣赏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