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第一次随长者下山行医,便亲见祖孙俩病逝,感触甚深,立志学医。长者郑重地将一摞厚厚的手稿交到了她手中。
“夕儿,这是我整理的草药记录,每一页都画着一种草药,写着名称、药理、药性与用药法则。虽未完成,但可以助你认识最基本的草药。”
“爷爷,我知道了。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每一日,每一点一滴的时间,林夕都用来背手稿,不仅要记下名称药理,还要记下草药的样子。刚开始的时候,她背得艰难,经常将草药混淆弄乱,但慢慢的,她开始对草药有了一点认知,记得越来越快,每天能记下的草药越来越多,混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她还在长者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将采摘回来的新鲜草药分类,晾晒,裁切、保存与制药。
林夕起早摸黑,一刻不松懈,每当她觉得倦怠想停下来的时候,眼前便会浮现那个男孩子的脸,那张苍白却灿烂的笑脸。往往此刻,她不由深吸几口气,驱散疲惫,重新拿起手稿。
秋去冬来,林夕不仅记下了近千种草药,还在长者的指导下,开始研读各朝各代的名著:《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肘后方》、《千金方》……她的怀里永远放着一本书,随时随地,书不离手。
待天气回暖,积雪融化,长者开始带她上山采草药,一一验证手稿上的草药,教她辨认实物,告诉她山上哪些地方能采到什么样的草药。
山顶、山脚,峭壁上,密林中,到处留下了林夕的足迹。林夕想,或许这便是爷爷住在这里的原因,黄山上,尤其是耸入云霄的天都峰上,有着丰富的草药资源,深山密林中更生长着许多珍贵难觅的药材。爷爷除了赠医施药,余下的时间便是整理药典,研习新发现的草药的药理药性。
林夕很忙碌。除了下山的日子,每日天不亮便随长者上山采药,回到家中便忙着整理新采的草药。忙完了,又孜孜不倦地研习医书,直至深更半夜。
长者忍不住提醒她要适当的休息,而她总是笑着说:“我能够多采一分药,或许便能多帮一个人。您不用担心,我精神好着呢。”说罢又会继续忙碌起来。
林夕像陀螺般不停地转了几个月,身体开始撑不住了,晚上失眠,脸色异常难看。长者默默看在眼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