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连连道谢,又讨了碗水喝便挑了担子出来。今天这一顿确实吃饱了,走几步感觉到肚子有点痛,李七揉了揉肚子,慢慢的走着。去哪里投军?是现在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看看天上,太阳已经快落土了,还是先进城再说。有了这副担子,也经得起别人问,也可以去宝庆的码头谋生。经过一夜的跋涉,天亮的时候李七来到了资水河边。他经过一路的左思右想,决定到城里后打听部队在哪里驻扎,先找部队投军,然后带领部队回家打鬼子!
站在资水河边,李七在想:宝庆有抗日的部队吗?以前在家里听魏紫的父亲说过:离姚家桥不到40里的湘乡坞石寨有一位叫彭德怀的,是八路军的首领,在河北一带打了个百团大战,打得日本鬼子落花流水,湘乡湘潭一带的人们把他传得太神了!说他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专门来收拾小鬼子的!前不久,李七送煤炭去洋潭,经过下庄的时候,还看到下庄的彭氏祠堂在举行盛大庆典仪式,祈求彭氏太郎太祖保佑在前线的彭大将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安然无恙!老百姓传闻,彭大将军原本是下庄人,父亲早逝,后来随母下堂来到了坞石寨定居。很早就从戎,征战南北,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八路军的重要将领。因为那时候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这里有好多热血青年都投了国民革命军,还有姚家桥上去不远的太平寺附近有一个叫王春晖的,也和彭大将军差不多时间头的军,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成了国民党的重要将领。在抗日战争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姚家桥之上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叫王雪成,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毕业生,和林彪元帅同年级学生,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后来成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曾被蒋介石改名为王一匡,即匡扶天下的意思。可惜英年早逝,他后来娶的妻子投奔了共产党,解放后官至全国政协委员。更有闻名天下的永丰镇蔡和森母子,母亲葛健豪,一代女杰!生的一子一女和他们的爱人都是共和国的中央委员!真是千古佳话!这些人,李七从大人们的口中经常听到,他就是和他们生活在这一线群山脚下的子民。是社会的动荡,将他们推到了革命的前沿,怀着救国救民的热情投身抗日的烽火之中,成了叱咤风云的人物。
那时候,共产党的正规军和根据地大多在北方,南方还是国民党的统治区,在宝庆一带活动的也只是底下组织和游击队。李七挑着空担子在宝庆街头游荡了半天,也没有寻到挂有抗日牌子的部队,他同时也照着工作,到晚上都没有哪里要挑夫,肚子里咕咕的响起来了,他才知道今天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便寻了个路边摊子吃了碗面条。向老板打听哪里要挑夫不?摊主告诉他,明天去码头问一下,只要有一身力气,那里可以找到事做。
第二天,李七还是想先找一下队伍,只要能杀日本鬼子的他就去。在老桥的一条巷子里,他看到了一大门口有两个站岗的士兵,就上去问:请问长官,这里是抗日的队伍吗?
两个哨兵笑道:你想去抗日?
李七点了点头。
一个胖胖的士兵说:那你要去找我们长官。
李七问:长官在哪里?
胖哨兵说:你在门口等一下,长官马上会出来的。
李七便蹲在大门边上,望着兵营出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