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完成这个预判,影院经理需要找到更多证据支撑:比如某部影片的提前点映场是否爆满、观众反应怎么样;它的宣传推广攻势是否强大、海报和片花等物料是否足够吸引人;另外就是它与年轻观众是否走得很近。
而上映第一天之后,通过观影人次就可以更直接准确地看到影片前途和观众反应,影院经理会适时加以调整,人多的加场,人少的减场。
一句话,虽然经理对电影的安排有一定权限,但他最后要看的,依然是这个电影能不能给他赚钱,他最看重的还是钱,所以,电影的质量,电影能不能打动观众,电影能不能赢得观众的支持,这才是决定一部影片最终票房的根本。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院线的安排对一个电影还是起很大作用的,所以很多电影的负责人为了能让电影院多排一点片,不得不低三下四地求人。
比如2013年底,香-港警匪片《风暴》在国内公映前,身为主演、发行人和监制的刘-德-华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再也不想做发行了,因为他为了让院线多排一点片,不得不陪片商和院线老板吃饭、喝酒,身为天王巨星的他在那些院线老板面前,也不得不陪着笑脸。
有着同样经历的明星还有黄-晓-明,他投资并主演的电影《何以笙箫默》上映,为了宣传推广这部影片,他也是拼了老命。
公映前,黄-晓-明不但亲自跑到多个城市请影院经理吃饭,还亲自给他们夹菜、然后拿着自己的手机与他们“求合影”,玩“么么哒”。目的只有一个,博得影院经理的好感,在同等质量影片竞争中,能多给《何以》排片。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陈飞这才不得不亲自下场,亲自来抓《战狼》的发行工作。
当然,陈飞不可能全国各地一家电影院一家电影院的跑,他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所以他的做法是抓大放小,亲自过问全国排名前五的几家电影院线,其他的,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了,或者完全交给市场,让市场自己选择。
另外,他也不可能像刘天王那样陪人家喝酒大保健,他有那个资格和能力不用那么做。
当前,国内最大的电影院线是万答院线,但这家机构已经是陈飞的囊中之物了,他一声令下,人家就得乖乖地把最好的资源给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