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抗战烽火 > > 第三百五十一章 最后的团聚 (1 / 5)
        在庐山的蒋介石随后通电表示,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

        ————

        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

        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这十几天的时间,云集永州的川军将领大部分都没有回去。

        郭勋祺看着六十六师,五个旅的主力,师直属部队,全部放假十五天,回家探亲。

        在七月二十八日返回永州集结。

        这是最后的团聚,跟亲人的告别,这是抱着必死的信念上战场,壮士一去不复还。

        他胆子真大,日本人大军压境,六十六师就不怕自己兵回家以后,一去不回,当了逃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