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迁徙的目的地是长沙跟西安。
可是这些大学,到了两地以后,又随着战事不顺,进一步西迁。
流动的课桌成了一时间的风景线。
西安的迁汉中,长沙的迁昆明。
那么多学生,老师再次出发,从长沙到昆明,除了绕道越南,缅甸的,大部分都是徒步,从长沙经贵州走到昆明的。
清华,北大,南开从北京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加上南迁的脚步,比红军长征还走的远的多。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的撤退,一塌糊涂,可以说,旱的的旱死,涝的涝死。
提前有准备的,就能抢占资源,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
从迁徙开始,南京到重庆,没有损失师生不说,只用短短几个月就复课了。
不仅因为他们有南京政府的特别对待,关键他们校长罗家伦很睿智。
在年时候,他就到了一次重庆,认为山城适合防空,也适合必要的时候,中央大学立即迁川。
卢沟桥枪声响起,罗家伦当机立断,第一时间联系了民生公司,不仅学校试验器材,学生,老师,完好无损的到了重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