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抗战烽火 > > 第八十七章 四川人好客 (2 / 5)
        都是生意做老了的人,范永亨和陈绵远并不迂腐。

        看见这小子没说完,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说实话,照东北的情况,天津一旦沦陷,不管是厂子,还是设备,轮船,日本人觉得有用的,都会用军队征用的名义强占,与其到时候白白便宜他们,还不如现在卖给他们,但是一定要坚持价格,起码够自己定一批设备,去四川复制你的厂子。至于卖掉的产业,万一我们那天打回来了呢?”

        范永亨冷静下来了,觉得周小山说的有道理。

        一个厂子,大部分投资下去,四五年都不能回本,那天我们打回来了,日本人就血本无归了。

        “我建议二位,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同僚,都觉得这个世道没法做生意了,干脆都高价卖给日本人,反正他们有那个野心,不卖最后也便宜他们,帮个忙,在商会多帮我动员一些实业家去四川。”

        “很难,津门自古以来就是水陆码头,交通方便,不管是皮革厂,还是硝皮厂,肥皂厂,鞋厂,棉纱厂,染织厂,化工厂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上下游关系,这里既是原料集中地,又是货物集散地,到了四川,那个原料成本,运输成本就太吓人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周小山知道,让他们搬去四川重新创业,跟自己带一营兵来津门做说客一样的难。

        “川西产牦牛,绵羊,皮革业虽然艰难,倒不是完全没有能力去开战业务,毕竟皮鞋做好,运到四川,也要产生运费不是,再说很多鞋厂都是德国料子,在那边一样可以通过长江航线进口皮革。高成本在西南也无非就是高价格销售。”

        周小山说的是实话,有时候,货物也就是高成本,高卖价而已,虽然丢了沿海市场,可是还有内地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