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问,这天策上将是个多大的官?
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天下的官没有比它再大的了。仅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天策”是指天策星。传说是商王武丁时期的大贤臣傅说死后升天所化,所以又称“傅说星”。古人有所谓“傅说星光明,王命兴,辅佐出。”的一说。
在大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李世民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无论从太原起兵到攻略关中,再到削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群雄,若没有李世民的披坚执锐、攻伐征讨,大唐政权不会这么快就建立,并迅速地统一全国。因为他的功劳太大,李渊认为李世民既然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高官官,宰相),实在是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因而李渊为他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兼尚书令。李唐一朝,被封为天策上将的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皇帝为君,皇太子为储君,对臣下而言都是君主)。
后来李世民又兼中书令,这是中书省的长官,这样三省中尚书省、中书省的长官都是李世民,在以三省为行政核心的唐朝官高得无以复加。天策上将下设长史、司马、主簿等众多属官,可自行征辟人才。李世民因此开设馆,收罗四方人才入馆备询顾问。馆与秦王府相结合,在当时俨然就是相对独立的“小朝廷”。房玄龄、杜如晦、李世勣、尉迟敬德等一干人才悉数召入府中,实力和影响越来越大。
这时最紧张的人是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每见李世民立一功、加一官、晋一爵都心惊肉跳。除了自己这个太子的头衔外,无论从实力、军功、影响等等方面,他都无法与李世民相比。而当时秦王李世民所下达的教和皇帝李渊的诏敕、太子李建成所下达的令并行。有关部门不知该听哪个的命令,只有按照收到的先后为准,这说明秦王李世民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已经与他并驾其驱。所有这些都令李建成寝食难安,他隐隐地感觉到李世民每加一官爵都像是在抽走他登上皇位的台阶。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必须要出手削弱李世民的实力来自保。于是李建成开始逐步地贿赂、拉拢李世民的部将,对尉迟敬德、李世勣、秦琼等都赠以重金。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很担心,怕这些人最终受不了太子的拉拢最终弃自己而去。有一天,他对李靖谈及此事,李靖笑道:“殿下多虑了。属下记得殿下曾说过‘君子以义至,小人以利求’。尉迟敬德、秦琼、李世勣之流都是重义守信之士,岂是能用金钱能打动得了的?如果他们能是用金钱打动得了的,那么殿下再担心也没用。属下觉得既然殿下与太子之间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殿下也该有所打算了。”
李世民不知李靖所说何意,“李兄的意思是让我也去收买太子府里的人?”
李靖笑道:“按理说,太子与殿下之间的事皆是家事,外人不应多言。但殿下既然动问,则属下必知无不言。殿下您想想,太子即使用重金都收买不了您的手下,您又能收买得了太子府的那些义士?殿下可别忘了‘小人以利至’?有时在重要时刻,小人物也会起很大作用的。殿下还记得春秋时期宋国著名的马车夫羊斟吗?”
李世民笑着说道:“李兄说的是为了一顿羊肉没吃上,竟陷害宋国大夫华元,战斗时直接驾车把华元送入敌阵当了俘虏的那个羊斟吗?”
李靖郑重地点点头,说道:“是的。所以殿下一方面要防止身边有这样的小人,因为这样的人一旦被收买,危害往往很大。同时殿下也可以去收买太子身边的这类人物为我所用啊。”
李靖的这一句话说的李世民心惊肉跳。是啊,如果自己身边有这样的势利小人一旦被太子所收买,那自己不就成了无辜的“华元”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