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沉吟片刻,提醒李世民道:“但是要是不撤兵的话,很明显要担很大的风险,不知殿下有没有仔细斟酌过?”
李世民态度很坚决地说道:“这个风险我也仔细想过。干大事,哪能不担风险?而且风险与机遇往往共生,风险多大,机遇往往也就有多大。只要对大唐有利,担再大的风险我都不怕。现在的情况李兄是最清楚的,你也不主张撤军,与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就是父皇那里,我怎么才能让他老人家能义无反顾地支持我,让我能心无旁骛,一举拿下王世充。”
李靖见李世民脸上坚定的神情,知道他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这才笑着对李世民说道:“殿下,既然您有这样的决心,事情倒好办了。皇上之所以要殿下撤兵,主要是不太了解洛阳这边的情况。同时皇上确实也担心一旦夏、郑两家联合,势必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属下认为我军可以这样安排:一是在夏、郑两家联合之前最好能攻下洛阳。即使攻不下的话,也要痛击王世充,使他无力进行反击,不可能与夏军形成夹击之势。另外我军也要未雨绸缪,防备窦建德出兵,对我军构成威胁。属下观察了一下形势,我们要作好这样几手准备。一是要想方设法牵制窦建德,使他暂时无法出兵,为我们快速消灭王世充争取时间。第二,窦建德若要出兵援助王世充,必然要经过虎牢关。殿下宜派兵先夺取虎牢关,控制窦建德援郑的咽喉要道。这样使夏、郑不能两顾,至少也可以迟滞夏军,为我军先行解决王世充争取时间。”李世民点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可父皇这边怎么交待呢?”
“本来是将在外,君命可以有所不受。但这样做又似有不妥,这样做的话必然会搞僵殿下与皇上的关系。万一这边战事一旦出现不利,那么就将为别人弹劾殿下留下口舌。”李靖看到李世民着急的样子,知道这才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
李靖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李世民现在是既想拿下王世充,建立功勋。又不想得罪父皇,为今后争储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李靖接着说道:“殿下可以自己亲自上表朝廷,阐述不能撤军的原因。再派一个熟悉军情,能说会道,说的话又能让皇上听得进去的人回朝,向皇上当面陈述。末将认为皇上也是一心要消灭王世充,听了殿下的陈述后应该会同意殿下的意见的。”
李世民听了高兴地说道:“对,李兄这句话倒提醒了我。当年裴寂裴大人就建议过我,叫我不仅要低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提醒我不能光顾着建功立业,只把事情做好,还要认真协调好与父皇的关系。李兄这几句话让我如醍醐灌顶一般,看来确实不仅要打好仗,还要让父皇高兴才行。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说完高兴得竟忘掉了往日的矜持,在李靖面前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
李世民立即给父皇李渊上表,详细阐述不能还军的理由,又派老臣封德彝入朝面论形势:“世充得地虽多,率皆羁属,现在号令所行,唯洛阳一城而已。现已智尽力穷,打败他只在朝夕。今若班师,贼势复振,更相连结,后必难图!值此关键时刻,儿臣认为千万不能松劲,否则必将前功尽弃!”他还提醒封德彝在向皇上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皇上的脸色,要在皇上高兴的时候向皇上温言细说。
封德彝会意,受命而去。李渊看了李世民的奏章,又听了封德彝的详细解释和分析,觉得李世民说的有理。便下诏让李世民便宜行事,务必全歼王世充。
李世民安排人马去偷袭虎牢关。可惜虎牢关关隘险要,易守难攻,急切间难以拿下。而又不能抽调过多的人马前去,一时情势比较紧急。此时李世民的心中也开始焦急起来,他亲自给王世充写信,向他分析他现在面临的形势,指出困兽犹斗是没用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希望他能做个聪明人,不要步薛举和刘武周的后尘。
王世充接信后只是冷笑几声,把信扔到一边,只字未回。
王世充在等,等谁?等窦建德来救他。他认为窦建德应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对他的败亡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