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点点头,深表同感:“嗯,李兄说的是。这一战将是艰难一战,而且又是只能胜,不能败。因此这一战一定要精心谋划,慎之又慎。”
李世民焦急地看着李靖,等待李靖能给他提出好的建议。李靖也知道这一战是他首次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而且又是如此重要一战,所以也特别地小心谨慎。
李靖看到李世民在那里徘徊不定,来回踱着步,知他心中焦急。他上前一步,拱手对李世民笑道:“殿下也不必过于担心,万事总有解决的办法。刚才属下说难,是因为薛举人数甚众,而且此战关键,是要请殿下在心理上对薛举此次进犯有所担心,从而重视此次出兵。不过以属下之见,薛举并非就是坚不可破的。”
李世民听他如此说,赶紧走过来抓住李靖的手说:“何为说难?何为又不是坚不可破呢,愿听李兄详细道来!”
李靖笑道:“属下说难,一方面是因为这次薛举二十万大军兵多气盛,敌我实力悬殊;二者是因为殿下上次曾大胜于他,恐部下有骄兵心理,容易被薛举抓住这一心理而击破。所以殿下此次出兵一定要约束部下,戒除骄傲心理。我大唐王朝初建,关中、陇西地区将来肯定是我们出关东进,逐鹿中原的根据地、大后方。从目前来看我朝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割据陇西地区的薛举。因为薛举离我们最近,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关中震动。”
李世民点点头道:“是啊,这个薛举一直是我们大唐的心腹大患。薛举不除,我大唐都城长安就一直受到他的威胁。”
李靖又接着说道:“殿下,属下还听说薛举此人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听说他有家产巨万,喜欢交结豪强,雄于边朔,也可称得上是一代枭雄。现在他大举向关中地区进军,剑指长安,就是妄图夺取关中,进而问鼎天下。我们大唐要统一全国,第一步就必须先巩固关中和陇西。因此与薛举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场大战!我大唐初建,实力还较弱,所以不战则已,战则要必胜才行。”
李世民说道:“李兄说的是。至于李兄说的担心骄兵问题,我觉得倒不难。我一向约兵甚严,不以胜骄,不以败妥,所以这一点不是难事。李兄刚才所说的薛举并非坚不可破是何原因?”
李靖说道:“属下知道我大唐要想站稳脚跟,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西边的薛举,所以属下对他一直颇为留意。属下听说薛举此人初起兵时,也曾开仓散粮以赈济贫乏。爱护民众,颇得民心,民众皆趋之若鹜。及至称帝后,日益骄奢,私欲膨胀。只顾自已称王称帝,不顾百姓死活。不少政策皆倒行逆施,甚至他本人也变成了杀人魔王。如此嗜杀成性的武夫,却驱使百姓为其夺天下而卖命,您说这样的人能长久吗。”
李靖看了一下李世民,见李世民频频点头,他又接着说:“此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者也。薛举此战仗着人多,又有突厥支持他,而且他是挟着上次失败的耻辱来的,所以一定会寻求与我大唐决战。实际上他也知道他和梁师都、突厥之间的联盟并不是铁板一块,双方都只是因为一些短期的利益纠集在一起,因此他也肯定想与我大唐速战速决。”
“李兄分析的有道理。”李世民点头认同李靖的分析。
李靖继续说道:“殿下,属下认为现在突厥之所以支持他,无非是为了一些利益而已。殿下您只要奏请皇上派一使者入突厥,对其多致金帛,准能拆散他与突厥的联盟。然后殿下您领王师,避其锋芒,以逸待劳,坚守不出,以拖待变。时间长了则薛举内部必生内乱,到时就可以一举剿灭薛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