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军事战争 > > 三十一 陈 情 (2 / 4)
        “孩儿知道这事三岁小孩都知道,但当局者未必一时算得清楚。父王,我们要与群雄争夺天下的话,您觉得最要紧的又是什么?”李世民问他父亲。

        李渊有些糊涂了,李世民风尘仆仆赶回来,难道就是为了和他来讨论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他显然有些不耐烦,随口说道:“要争夺天下,当然要广招天下贤士,汇聚人才,这样才能占得先机啊。难道这种小儿科的问题还要你我父子之间在此进行讨论?”

        李世民这才正色说道:“既然父王也知道这个道理,那您为什么要斩杀人才,自断肱股呢?”

        李渊纳闷了,“我斩杀人才?我斩杀哪个人才了?”

        李世民这时才一字一顿地说道:“这个人才就是雍州三原李靖啊。”

        李渊听他这么一说,不由地哈哈大笑道:“他?你说那个雍州三原李靖?”李渊笑了几下,脸色慢慢转阴,恨恨地道:“他是人才?对,也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人才不错!孤曾经还觉得他是一个旷世人才。孤以前也一直把他当人才看,对他恩宠有加,可他是怎么对孤的?他就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小人、竖子!这样的人即使是人才于孤又有何用?他若不为孤所用而去助敌的话,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所以此人非杀不可!”

        李世民见父亲说出如此气话,表明他对李靖的成见非常深。他等父亲怒气稍为平息,这才恳切地说道:“父王,孩儿至今还记得在孩儿小的时候,您曾经给孩儿讲过的关于秦昭王的故事。说秦昭王为求得名士范睢辅佐自己,不惜自折王者身份五跪范睢(此事见《战国策·秦策》),求得范睢衷心事秦,从而为秦国强盛创造了条件。父王也还曾亲口给孩儿讲过刘邦沐浴登坛拜将的故事,刘邦拜韩信为将成就大汉数百年王业。还讲过刘备三顾茅庐延请诸葛亮成就三国鼎分之势……”

        “是,孤曾给你讲过这些故事。你也不必对为父言讲,关键现在李靖是与我们作对,是我们的敌人,这和他们的性质不一样。”李渊不耐烦地打断了李世民的话。

        “孩儿知道,李靖曾经要到朝廷告发我们谋反,这确实不假。但孩儿与父亲的看法恰恰相反,孩儿最佩服的就是这样的忠义之士。他忠于朝廷,要匡扶社稷,为国效力,这不也是父王在孩儿小时候一直教导我们要这样做的吗?先前我们攻打长安之时,隋将屈突通曾拚死抵抗,使我们损兵折将,差一点功亏一篑,折回太原。父王不还拚命地夸屈突通,说他‘是隋朝的忠臣啊’。您还亲自下令将屈突通释放,并授兵部尚书,封他为蒋国公。今天却为何对李靖偏偏又这么苛责呢?孩儿觉得李靖和屈突通一样,这样的人一旦投靠我们,才最终能会死心塌地地成为我们的肱股之臣啊。那些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像三国吕布式的人物即使再有能耐,这样的投机势利小人倒绝对是我们需要远离的。当年管仲一箭差点把齐国的公子小白射死,但当公子小白即位为桓公时,仍然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从而成就春秋霸业。父王,难道我们连古代的齐桓公也不如吗?”

        李渊坐在那里仍然怒气未消。李世民继续恳切地对父亲说道:“父王,如今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现在天下豪杰并起,一个个都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今后我们也一定会和他们一起逐鹿中原,发生激烈的争夺,哪一场不是一场硬战、血战?孩儿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开基创业,就必须要有一颗容人之心。只有得人心者、得人才者方能得天下啊。东汉末年的曹操也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人才是多么的重要。父王,我们要想成就大业,就一定要汇聚人心,延请天下所有的英才为我所用才行。我们的心胸有宽广,我们的起点就有多高,将来我们的疆域就会有多宽广。”

        面对自己儿子的大胆陈情,李渊沉默了一会,说道:“吾儿说的也是。其实在李靖刚抓来的时候,本来为父也看重他是个人才,不想杀他。一开始为父也只想好好骂骂他,杀杀他的傲气。谁承想为父只骂了那么几句,他就受不了了,来了句‘要杀要剐,悉心尊便。’难道为父这堂堂唐王还真杀不了他不成!一怒之下,为父才下令杀他。这样的人不好驾驭,既然如此何必给自己留一根芒刺在身边,随时刺得自己难受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