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顺着她的手指看去,一轮红日正好从东方山坳里喷薄而出。金红色的阳光照在山坳两边的山头上,把大山镀上了一层层金辉,红黄闪亮。阳光透过山谷里蒸腾的雾气,氤氲如黄云之盖。山间鸟飞、虫鸣,花香、草绿,都在这阳光下显得一片生机盎然。李靖他们的身上、脸上也被洒上金黄,而黄中又透出一点红晕。山峦起伏,莽莽苍苍,朝阳金辉,遍洒神州。“荡胸生层云”,在这崭新的清晨,见到喷薄的太阳,总会让人感觉一切都生机勃发。李靖心中刚才的抑郁之感瞬间荡然无存,心情一片大好。
李靖长舒一口气,侧身对红拂女说道:“贤弟,愚兄刚才只顾沉思,忘了看这一片大好的风景。幸亏贤弟提醒,不致误了这美好的清晨。”
红拂女见李靖的心头云开雾散,心里也是非常高兴,早忘了刚才的尴尬。她兴奋地对李靖说:“是啊,靖哥哥,我们难得这次一起出来走走。我们又何必每天都去为国事而烦心,我们为何不能开开心心的呢?千万不要辜负这大好河山和无边的美景啊。”红拂女见李靖眉头舒展开来,又提议道:“靖哥哥,反正现在有轻闲,我们不如下马步行一会。马跑了一夜了,让它也歇一歇,吃点清草,我们也活动活动筋骨如何?”
“好,我也正有此意。马骑得时间长了,人疲马乏,正好借着这早晨的好阳光,休息一下。”李靖见红拂女这么说,马上附和道。于是俩人甩鞍下马,一前一后步行在这山间的小道上。那马儿也很听话,一边悠闲地吃着路边的青草,一边在他们身后不紧不慢地跟着。
两人走走停停,一路上边看风景边稍作休息。从这一段路开始,就会时不时地看到一小队一小队的士兵经过,路上有些关卡上还有驻兵,看旗号应该是叛军刘武周的队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遇到这些兵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绕着走,这样绕来绕去走得就更加地慢了。
临到井陉口时地势开始变得更加陡峭,路窄且特别险要。其它地方的古道大概宽有50步左右,但到了这里最窄处仅有十来步。井陉口这里原是从冀入晋的重要驿道,也是古往今来商旅的必经之处。由于成年累月的车马经过,轧出一道道很深的车辙。有些地方深到竟然能放进一个成人的手掌。车辙深到一定程度就往往会把车身卡住或陷在里面无法通行。从井陉口往上在它的最高处有一座雄关高高矗立,巍峨挺拔,雄关上写有“东天门”三个大字。“东天门”城关雄踞在古道最高处,锁住古道的咽喉,给人感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自从秦朝修建古道以来,特别是在两汉和平时期,朝廷经常对这井陉古道进行维修。因有这“东天门”城关横跨古道之上,受到城关的限制使道路无法拓宽、翻修。每次修路工匠只好将高于车辙的石质路面铲平,再任车辙碾轧,待形成深深的车辙后再将路面铲平。这样周而反复数百年,路面竟被铲得下降了近一人多深。因道路路面下铲、深陷也使道路两旁形成了一人多高的高墙,人走在路上就像走在沟渠里。而现在“东天门”的关城门洞真就像一座天门一样巍然矗立,显得比当初修建时更高更深,地势更加险要。
李靖他们还没靠近“东天门”城关,远远地就看见城关上插有刘武周叛军的旗帜,而且关门口有兵士在盘查。此时天已近午,为了避免麻烦,李靖他们便从古道边的一处豁口出了古道,打算从“东天门”城关的旁边绕过去。于是他和红拂女牵马上山,准备找个隐秘的地方,先吃一些干粮,稍事休息,然后再寻条小路过关。
从山上望向“东天门”城关依然雄伟,燕赵古道蜿蜒曲折向东盘旋而去,隐没于山林之间。在古道两壁上隔一段距离就堆了一些滚木礌石,以作战备之用。在这地方要是有队伍过来,将滚木擂石推下去,沿着狭窄的古道顺坡而下,当有雷霆万钧之势,再猛的军队也难以抵挡。刘武周据住这个险要,就扼住了燕赵通往秦晋的咽喉,即使少量驻兵也可挡住数万雄师。李靖感觉还真不能小看这刘武周,虽只是行伍出身,但是对兵法还是知道一二的。
李靖环顾四周,想找一个两人能暂时落脚休息的地方。极目远眺,见不远处山腰上有一座小庙,掩映在荒草之中,估计不会有人。于是两个人牵着马,拨开荒草,朝那座小庙走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