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谍战特工 > > 第662章 资料管理 (3 / 6)
        这第一类,直接获得相对准确的情报,情报肯定不会直接从天上砸中脑门,主要靠一线和潜伏进敌人入部的情报人员冒着巨大危险获取。

        第二类也基本如此,靠着情报人员传递及其他渠道得来的情报进行简单汇聚、归纳、比对、分析就能得出。

        第三类就麻烦了,情报资料来源的渠道更多,数量更大,也更加的零碎稀散,主要考验的已经不是一线和敌内部情报人员的情报获取能力,而是情报人员、分析人员在巨量的消息中找出那些零零碎碎和只言片语,然后再将这些零碎加以拼凑分析,从而找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报,这每一步可都是难上加难。

        虽然我接触不到情报处在这方面的相关数据,但依据实际情况来看,在情报处内应该是一二类的情报占据了大头。

        如果把情报简单类推为一种敌人的秘密,那既然是秘密,自然会被保护、隐藏、遮掩,以此为底层逻辑推导,那应该是越完整的情报越难以被获取,换个说法,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情报应该是三类最多,二类次之,一类最少这才是合乎逻辑的。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这话用在情报工作上一样适用,有事要发生,再保护、再隐藏、再遮掩,但总归还是会留下痕迹。

        难点有二,一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巨量的信息;二是从这巨量信息中翻找、提炼有用的只言片语,再加以严谨缜密的整理、汇总、分析等工作,最后得出相应情报。

        一二类主要依靠情报人员去获取,档案部门能做的也就保管、封存这些正常工作,档案部门做了什么花活儿,就不过多赘述。

        目标我把它放在了第三类,虽然它目前可能在情报处情报占比中并不大,但作为理论上蕴含情报量最多的一类,情报处绝无放弃它之理,甚至随着情报处工作逐渐的增强,它很可能成为情报工作的一个中心,尤其是在总部内。”

        “说得太精彩了……”一番话听下来,林默有理有据又深入浅出的的分析,让毛启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