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天明终于回来了,莺儿等人就像见到了救星,让他赶紧再写几个新剧本,不然戏园就要黄了。
写剧本这种事,对骆天明来说,是倚马可待,问题是莺儿他们排练起来,需要的时间就多了。
骆天明索性多写了几个剧本,正好莺儿等人可以分成三套班子,同时进行排练。
这一次,穆桂英长记性了,不再非要看排练。
事先知道了剧情,再看成品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惊喜,不如等到正式上演时再看。
在新戏还没排好之前,戏园的舞台也不能空着,于是骆天明又找人排练曲目、舞蹈、相声、小品、评书等节目,用来填充时间。
后三种节目的形式,是宋朝人从没见过的,尤其是这些节目非常亲民,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的,所以大受欢迎,戏园的顾客重新开始爆满。
眼看着戏园的顾客太多,不少人都买不上票,只能在外面等着,骆天明当然要为这些顾客着想,干脆又盘下一个铺面,改造成酒楼。
骆天明的厨艺不算非常精湛,但他吃过、见过的菜式太多了,随随便便就能复制过来。
虽然他无法将这些菜式做到完美的境界,可对宋朝人来说,依然是难得的美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