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中心”是汉字,由郑孝胥书写,古朴苍劲,引来参观众人一致赞叹。
“郑先生这字写得真是漂亮,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郑先生,以后林某可要向你多多讨教啊。”林创向众人介绍完之后,把郑孝胥拽到前面,连连夸奖。
郑孝胥已经七十九岁了,身子骨倒也硬朗,一头白发,留着山羊胡,手拄文明棍,看上去文人气质很足。
“林先生客气了,以后老朽郑某一定多来中心写字、交流,如果林先生不弃,老朽愿意收林先生于门下。”郑孝胥笑着说道。
“滚你奶奶个腿的吧,老子当你的学生,你特么也配!”林创心里暗骂。
“郑先生,林某的书法已有师承,只好表示遗憾了。”林创委婉地拒绝了。
再往里走,穿过长长的门洞进了内院,让人眼前一亮。
眼前是一个小庭院,类似于中国民居中的天井,正对大门的,是一幢二层楼,叫贵宾楼。
贵宾楼与大门洞上方的戏楼相对,戏楼不很大,大约一百多平方,但也修得雕梁画栋,非常精致漂亮。
戏楼两侧廊柱上,两行描金字,上联是“谁为袖手旁观客”,下联则是“我亦逢场作戏人”。
两楼相距不远,在贵宾楼上,看对面的表演视距正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