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闻告诉他青野原守军依然不出,当下只有他们这两支队伍在战斗,赵晓兵让李兴志和杨展研究,就地凭险阻敌。他和曹友闻一边吃干粮一边商议,觉得还是要说动青野原出兵才有胜算,两人决定再去青野原,拜见制置副使赵彦呐。
曹友闻放下手中的汤碗,带着赵晓兵连夜上青野原,无奈赵彦呐要执行贵如渊守寨不出的将令,说白了也是怕死,只为保官帽。赵晓兵人微言轻,自然不便多说话,只是当着众将领报告了他们层层狙击,粗略估计已经杀敌近万余,消耗掉敌人主力,即使拖雷四万兵现在也只有三万了。
当下我方参战兵力才一万五千不到,若是青野原参战,力量对比占优,定能轻松灭了拖雷。在分析了当前拖雷的战力和缺少粮草的实际情况后,再次恳请他出兵迎战,依然无果,曹友闻仅仅要得20桶火药,两万只箭矢和200具神臂弓。
赵晓兵看到大宋朝这样的领兵大员,真是服了,麻麻得,蒙古兵走你大营面前过,你捏着弓箭给人家送行,简直就是瓜娃子。马格逼的,他心里憋着一肚子的气,就拿拖雷来出吧。他问曹友闻怎么办?曹友闻道:“仙人关以下再难阻挡北蛮,就让这里成为某等葬身之地吧。”曹友闻表达了以死明志的决心。
赵晓兵听了非常震撼,稍息片刻对他说道:“大人亦不必如此悲观,小将定能助大人灭了拖雷。”
天明,北雀底战斗打响,蒙军如潮水般涌来,曹友闻亲临战场,一杆长枪飞舞,枪枪收割人命,曹友凉,曹友万兄弟也不甘落后,双方人马交错在一起,赵晓兵命令不许动炮,双方交织在一起,战场根本就摆不开,敌人密集队形冲击,几次发生正面肉搏,都被曹氏三兄弟力战打退,将士们个个血染战袍。战至中午杀伤蒙军3000以上,队伍退向吴家嘴,赵晓兵已经命令李兴志在此修筑战壕,接应曹氏兄弟,阻击敌人。其余人马先退往虞关布防。
曹友闻和他进入虞关,俯览嘉陵江,前面有一片稍微宽阔的平地,适合骑兵来个小的冲锋,赵晓兵想了一下,决定就让这块地成为虞关保卫战前最后一仗。他把杨展和陈吉林找来一起观察地形,叫他们设计战壕,雷场。曹友闻让曹友万带兵配合,两军战士迅速行动起来。不到五里路的长度梯次设置了三道狙击战壕,两条后撤交通沟,依着山势建立起炮兵交叉火力阵地。赵晓兵刚回到关内坐下休息,和尚就跑来报告:预备2营,三营从沔州赶来了。真是得天助也,他立刻命令两个营接受杨展指挥,加入战场。
两当县城,拖雷沿途遭遇到赵晓兵的顽强的打击后损失惨重,已经进退维谷。早上,负责后勤辎重的给他报告,粮食不多了,他原本以为像过去那样,走到哪里抢到那里,有吃有穿还有女人玩。这次情况变了,吃的快没有了,不少马匹拉稀,走不动路。一路攻击前进伤亡1万出去了,他3万人马,能战之兵已经不足两万,其他的家属兵只能做点后勤和送死什么的。
时间已到八月了,他在考虑:耗了这么久难道要退出大散关?去给窝阔台说自己不行,打不过去吗?他脑子里一团麻了,等待前线结果。傍晚,前线战报来了,按竺迩带领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青野原,原上寨门紧闭不战。
其实他已经晓得了,宋庭并未组织抵抗,已经默认他过境了。只是当前这股宋兵一根筋,傻逼似的挡住了他的去路,还很能打。如全力以赴击败之,则借道有望,否则再有阻拦,怕是要在宋国当臣子了。草原汉子豪放的性格和常胜将军不服输的心理占了上风,他决定孤注一掷,全力破关,实现借道伐金。
而赵晓兵呢,也在紧张准备,沿江壕沟前,横七竖八地立起拒马、栅栏以防马匹快速冲击,他要让蒙古骑兵就像后世经过景区检票处一样排队过来,好让他的士兵练习射击。拦马栅下到嘉陵江,地雷在沙滩区管够,在战壕50步以外密布,反正也不下崽,留着干嘛。赵晓兵下关去阵地转了一遍给战士们打气。叮嘱将栅栏扎牢一点,多打下去两根就会少死些人,交通壕挖宽一点、深一点,跑起来更安全。
再回到关内,曹友闻说从没有见过这样打仗的,赵晓兵告诉他,这个好比吃药治病,好不好,看疗效。这时,两个预备营进关领走他们的制式步枪,这个可比最初特战营使用的那100只强多了,神臂弓要让大力神一样的士兵仰面躺在地上以脚力蹬着发射箭矢,而这步枪就简单多了,三五个呼吸就能装弹打一枪,轻轻松松。现在两个营加上特战营的差不多有1100只步枪在这里,连赵晓兵也想看看战斗效果呢。
不知不觉中,东方已现鱼肚白。战士们轮流进关吃饭休息。曹友闻回过头来面向两当县城说道:“今日让某与北蛮决战,死而后已。”一股大丈夫气概油然而生。赵晓兵建议他领兵三千下去驻守仙人关,他拒绝,一副生气的样子,肯定是觉得赵晓兵瞧不起他了,他只得建议曹友凉带兵下去加强仙人关防务,看准时机再出击。他说:“将军不必悲观,看小子今日大杀四方。”说完送他下关去休息。
清晨的虞关前已经热闹起来,一层薄雾笼罩下新军战士正在加固工事,战壕底部挖成了阶梯状,士兵可以错落站两排,战壕后面将挖起来的土垒成土埂正好做第三排战士射击掩体,这是使用来复枪典型的三段击模式。炮兵阵地前方也用土筑起围挡来,保证炮兵不受正面的射杀。山嘴正前方全都埋上地雷,让蒙军爬上去吃瓜。
战士们刚刚吃过早饭,还没全部走上战位,便听得空中响笛阵阵,随即看到哨兵一组一组地跑进了山口,接着便感到大地震动,马蹄声如炒豆般响起,蒙古铁骑来了。
“来就来吧,谁怕谁。墩子,我的家伙呢。”出门时易山将那支56式交给他带来了,他说那子弹再不用怕打不响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