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军事战争 > > 第五十二章 过渡章 (2 / 6)
        张麻子又采纳了二爷的建议,在新军中采用(二爷剽窃的前世老一辈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以老兵带新兵的“传帮带”模式,使得这支新建的二爷私军以细胞分裂似的成长速度迅速膨胀着。

        汉中的流民点,每天都有从川渝地区涌入的大量流民。截止1914年12月的统计,流民点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恐怖的38万人口。

        而这些在家乡被盘剥的没法过活的老百姓,在进入流民收置点后,每人都能分发到过冬的棉衣和定量的食物,虽不能饱腹却也能活命。

        而被有幸挑中当兵的人家更能每月分得5个大洋的军饷。即使牺牲了,家人也会成为登记在册的“军烈属”,不但有各种各样的军烈属优惠政策,而这笔军饷也可由家属连续领取十年,这就更了不得了!刺激的流民们参军积极性空前的高涨。

        这些参军的优惠政策,在现今“好男不当兵”的民国,那可是有着惊天动地的轰动效应的!

        各地地方势力和军阀哪有这样的政策?他们能给你正常的发军饷就不错了。

        所以,二爷的两个流民收置点根本就用不着强行抓丁。身体健壮的流民都会积极主动的到收置点设置的征兵办报名,就恐怕自己不合格,不会被录取。

        因此张麻子的轮训军队,不但没因为牺牲减少,反而军队规模却在不断的壮大着。经过轮战见过血的合格士兵也已达到五万人以上,这些可都是参加过实战的宝贵老兵啊!

        这些兵可都是“火种”一样的存在,只要时机成熟。二爷把这些老兵洒下基层,他们就会给二爷带出成千上万的能战、敢战的新兵。

        但,也正是人口的增加,使得流民点的后勤保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养活这些人,二爷倒是没压力,他从美国打劫的粮食有的是。压力出现在后勤的运输上。

        乌兰察布收置点倒好说,虽然路途难行,但好赖是可以通行卡车的。

        但汉中的收置点就麻烦了,由于地处秦岭和大巴山的特殊山区地形,使得张家的运输商队只能以畜拉手推的传统运输手段,这就使得商队的运输能力面临着彻底崩溃的危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