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瞧着女儿眉眼带笑,比起姑娘时多了几分妩媚与成熟,其余竟不曾变化,心下宽慰。不过后来两个小女儿再没遇上媒人说项平地的人家,不免失落,转而想着两个女婿待女儿不错,也就罢了。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大女儿就当此命。
“娘,哪日赶集,你们来铺子瞧瞧,尝尝店里的吃食,这可是阿花鼓捣的。”曹氏笑道。
“哦?这话娘信,阿花打小就喜爱新奇的事儿,且爱刨根究底,那会儿子都会将哥哥姐姐问的求饶,方才罢了。真好,你过的好了,娘才放心。”庞氏长长舒了口气。
曹氏知晓庞氏的想法,她似做姑娘那会儿子般靠在庞氏的肩头,感受着母亲的温情。
“娘,这是你女婿给爹娘的。”曹氏从香囊掏出两锭银子,共十两。
庞氏说什么也不要,开铺子艰难,况才开始,要是遇上事儿,有银子总是好的。
“娘,家里虽说不缺吃穿,余钱却没几个,一大家子人,难免病痛,女儿又不能时常照应,就当咱报答您,收下吧,娘咱家只会越过越好。”曹氏语气笃定。
庞氏见此,便不再推脱。
晚上,坐了整整四桌,曹老爷子为首的男人一桌,庞氏为首的妇人一桌,余下的孩子坐了两桌。饭菜很是丰富,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虽说饭不是纯的白米饭,也是一半大米,一半玉米面。
或许是水土的原因,夏花觉着外婆家的饭菜比村里的还要好吃一层,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孩子这边吃完后,男人那桌兴致正高,一个个脸蛋儿喝的绯红,话语变得多了,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山里人冬天是烧炕,在打平的泥地上挖一个长方形大坑,上面架一根大木头,挨着它铺着易燃的柴火,比如树枝丫,干枯的竹子等。顶上挂着一层铁丝网,上面有豆干或是腌肉,炕里烧火时就能熏着。烧一阵子了炕里的灰就多了,这时可以埋上土豆,番薯,花生,橘子等各种吃食,烧熟后,那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