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鱼学院的老师们,原本在各大院校可以发更多的光、发更多的热,可在高薪的诱惑之下,选择了去多鱼学院。这种选择本身并没有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生活的权力。”
“但是,他们的这种选择,并不能让他们的知识和教育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反而会因为学生数量、质量的减少,而让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降低。”
“发挥的价值高时,收入却不如发挥的价值少时多,这是不是一种倒退?教育资源其实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天赋和职业规划也是不一样的,高考存在的意义,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更为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对不同天赋的学生因材施教,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未来。”
“人类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不能离开整个社会而独活,得自于社会的知识技能,也应该回馈于整个社会,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价值。”
“可现在多鱼学院的出现,却在开历史的倒车,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事实上,以马仲所拥有的财力,以及王晓这样的人真正的需求来看,马仲完全有能力给他们更适合他们的教育资源,比如喜欢和自学过机械工程知识的王晓,明明只需要职业院校级的系统机械工程教育,现在,却得到了全国最顶级,也完全可以被称之为高精尖的机械工程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40岁的王晓,真的能够学会那些知识吗?他真的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吗?”
“我想在这里问一问马仲,这到底是给了王晓他此生最大的公平,还是以公平的名义,行浪费之实,又或者,只是单纯的有钱任性?”
杨宏康在学术界很有名气,之前也仅限于学术界而已。
但随着这篇文章的传播越来越广,更有一些人被科普了杨宏康的身份成就,又自发的对外科普。
杨宏康的名气真正意义上的响彻半个华夏。
不少人以这篇评论文章的论点,对马仲发问,本就因为招收大量大龄学生而站在风口浪尖的多鱼学院,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