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悬疑小说 > > 三十三.李铭的理论 (4 / 5)
        “如果他某一天发病,会不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我认为不会。你似乎对精神病有很深的误解。精神病可不是只有电视剧里突然跑出来对你乱抓一通的疯子。”冯原郑重道,“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看见不同的风景、听见不同的声音,继而对自己生活的世界产生怀疑。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群人生活在一起,会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感知。他们将感知到的通过言语行为表达出来,即是生活。所以人判定同类的标准并非是染色体nda,而是认同。一个人与你聊天,你就被认同了。一群人与你聊天玩乐,你才生活在共有社会。以上的理论是李铭在某次治疗中与我提到的。他认为成为一个正常人,首先就要符合社会上对正常人的定义,也就是遵守规则。所以我认为李铭不会去杀人,成为普通人是他一直以来的执念,而普通人的规矩便是不可违法。他是一丝不苟的演员,不可违法的规矩写在他的剧本上,要想成功扮演普通人的角色,他就一定要遵循人设。”

        “但这些只是自我约束不是么?再自律的人也会有失控的时候。如果李铭哪一天不想演了,他就没有必要遵循人设。”

        “你那是普通人的理论。”冯原叹道,“普通人与患者是不同的。普通人的字典里愿望是可以随意抛弃的东西,因为不论你的愿望实现与否,周围都会有人对你的行为做出回应,在那一刻,你的行为就会被认可。但对李铭是不一样的。没有人会回应他的世界,所有人都在否定他的世界。换而言之,他的自我一直在被别人否定着。”

        “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你会认为自己是猿猴的同类吗?一个人否定了【与猿猴是同类】的概念,一群人否定了【与猿猴是同类】的概念,那它就是不存在的。人类就是一个新物种。李铭就是处于被【不存在】的边缘。【成为普通人】与其说是愿意,不如说是回归群体的方式。只有成为普通人,他才会被承认,他才能够存在。”

        杨怀朔无法理解,他的疑惑正是基于“并非同类”上衍生的反应。人不会理解花草虫鱼的世界,因为我们不是同类。

        本想搜寻李铭是凶手的证据,却似乎接触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杨怀朔将医生的话一一记在本上,打算回去翻阅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谢谢。”

        “我也没帮上什么。”冯原笑道。

        “最后一个问题,你知道李铭现在在哪儿吗?”

        “我不知道。自从事件发生,他就再没来过我的诊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