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受此惊吓,皆是脸色沉重,只下意识向楼梯内走去,眼下还是应该早早汇合冯叔几人,再捎带找到失踪已久的萱灵,这尸山内是万万不能多呆了。
两人走进楼梯,只见道道古色木板迂回攀高,整体为双螺旋结构样式,只唯一不足之处在于两侧被木枋封住,没留下一丝一毫的缝隙。
由于冯叔、星海、单鹿三人早已打了前锋,所以两人也就放松了戒备,沿着楼道快步向上走,只是没走出几步,婉晴突然冷不丁问起楼与阁的区别。
我知道婉晴这是借机转移话题,毕竟刚刚那一惊天推想,太过骇人听闻,不过仍是顺着婉晴的问题,有意分散了几分注意力。
通常来说,中国楼阁多为木结构,除去常见得重屋、平坐、井干、通柱四式。供游息远眺的楼阁较着名的有滕王阁、黄鹤楼、颐和园的佛香阁、独乐寺的观音阁、大同善化寺的普贤阁,楼阁式佛塔有应县木塔,藏书的有天一阁、石渠阁。
城市中常见的城楼、箭楼、钟楼、鼓楼、过街楼,供登临远眺的黄鹤楼、望江楼、烟雨楼,供演戏的戏楼,在宅院、王府中的后楼、配楼、绣楼都是楼。
阁则由起源于巢居的干阑式建筑,并不断发展而成,通常外立面中腰处有平座和腰檐,并设有外走廊,在室内是一层天花与二层楼板间的结构层,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层。在建筑群体中,阁也大都是主要建筑,如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北京故宫内的体仁阁、宏义阁。
再就是一种象征,比如滕王阁与岳阳楼,其实造型是相差不多的,所谓阁其实就是皇亲国戚为了彰显皇亲国戚的身份,用以区分楼而已。
于是挑了重点与婉晴简单说了几句,并告诉她,至于是楼是阁,到了二楼看看有无暗层即可。
两人交谈的功夫,楼道内突然出来孱孱流水声,两人对望一眼不免万分疑惑,因为流水声怎么来自头顶?
只是还来不及过多思考,只看一滩粘稠黑色汁水,就已经顺着螺旋楼梯向下淌来,这不明液体看上去像是发酵了千百年的血水,只是没有血液中的那股腥臭,只是眼下不知这黑汁自何处而来,也不知设计者的本意好歹,不敢轻易去触碰。
两人有意绕开,只是没向上迈出几道台阶,头顶上突然淅淅沥沥下起了黑雨,两人躲避不及,瞬间被黑水溅了一身,抬头一看原来不是雨,而且楼道缝隙中滴落的汁液,紧接着更多的黑汁顺着楼道缝隙了淌下来,两侧柳木立成的木枋,尽数被染成漆黑,两人见这水除了颜色恶心外,并没有腐蚀性,只好忍着恶心继续顺着楼梯向上走,好在头顶上的缝隙很快被粘稠的汁液堵住,除了脚下依旧源源不断躺着黑色汁液外,身上其他各处不用遭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