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秣陵山阜,这几个词代表的地方就是南京。
南京,这是一个注定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都占据极大地位的城市。抹不开,绕不过,躲不去。
紫荆山和长江在四周虎踞龙盘,玄武池在正北**恣意,鸡鸣寺不知经历了几多日升日落,那些厚重的地砖和细密的青苔也不知曾被浇灌了历朝历代的几多鲜血。
浓重,厚重,沉重。
提到南京,很难绕开这几个词。不论它如今是如何的活力四射,也不论它现在是否有了些其它的内涵。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率领华中方面军以及早已取得胜利的上海特遣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六师团以及后续增援的各路日军主力部队共二十万人,自北向南一路气势汹汹的冲来,将这座当时中国的首都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中国方面的军队只有八万一千多人,其中还有三万人是在当地临时拉来的壮丁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正规训练。军队的武器装备极差,没有任何空中支援,非但如此,而且南京城周围的部队早已经全部撤退,南京等于一座没有退路的孤城。
孤城,便如历史最后上演的那样,最终成了一座死城。
那同样也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在南京城破之前,饶是中**队面临了几乎绝境的劣势,可守城的官兵却依旧坚守着他们的阵地,一寸接着一寸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