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天回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国道公路,心中想到:距离车水马龙的国道如此逼近,还能有这副沧桑的尊容,实属不易,也可见当地人对于张良的敬重,宁可削山劈道,也不损伤庙堂的清高。
杨九天慢慢地走进了张良庙,跟供奉其他历史伟人的庙祠一样,在张良庙的构建中,取其一生的经历桥段、丰功伟绩之意象,浓缩至每个建筑和构景之中。
庙门之后,有一道廊式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圯桥为黄石公进履之意,即依据‘圯桥纳履’典故而设计建造的。
苏轼曾在廊桥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如今刚刚入秋,夏季并未真正结束,所以午后,‘进履桥’两边的美人靠上,闲散地坐着几位老人和游客,悠闲地摇着蒲扇,峡谷的溪水,在廊桥下涓涓流淌。
只是,那几位老者不是黄石公,那几位年轻的游客,亦非张子房。
越过木桥,便是高大的保安观,入门后,左右有钟、鼓楼,院中央几立着“灵官殿”,八角飞檐,琉璃瓦饰顶,彩绘拱斗屋檐,颇为壮观。
殿侧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
从殿侧北面经过庭,便进入大殿所在院落。
大殿雄伟庄严,是现存建筑中年代最早最完整的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九檩九椽,檐下镂空木雕,
上悬‘明哲风高’、‘帝王之师’。
殿门有对联:‘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
大殿前有拜殿,左右厢房对称而立,清幽、古雅。殿内有张良镀金塑像一尊,两侧各立一书僮,雕刻手法细腻,栩栩如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