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儿山
我们这群人中,就数樊厨子性子最急,见大家一直纠结这个问题,于是他说道:“哎呀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你们累不累呀!咱们不是说下午去找潘幺爸嘛,他在这边生活了几十年了,又是道上的人,一定知道那迷雾村的底细。咱们也别想了,待会就出去,找我潘幺爸去,他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对咱们讲,半个屁也不会对我相老叔夹着,不会遮遮掩掩什么。”
一听他这话,大家都笑了起来,相木匠指点了那厨子说道:“这樊小利,说话没个高低,你潘幺爸要是听到你这样说他,指不定要敲你两个暴指。”我们又笑了起来,这下来他们一说我才知道,原来那樊厨子口里所说的“潘幺爸”,便是相木匠的师弟。
那人叫“潘光奇”,是石门村西口六里外石桥镇潘家坝人氏,年少时和相木匠同拜了一个师傅学习道法,亲如兄弟关系很好。他家里姊妹多穷苦不堪
,二十来岁时他出去做木工,在川南白沙河大竹儿山那边网上了一个当地的女子,便入赘了过去,成了上门女婿。
听三叔说他以前还回过老家几次,专程去看过相木匠,和我祖父也有些交情。那人和相木匠一样,表面做木工活,实际暗地里也行巫事,是个阴阳先生。
吃过饭后,我们便驱车往着白沙河的大竹儿山行去,此处离那地方也就二十来里路,尽管山路不平坦,但一个来小时也能到达。一路上他三人闲聊着,偶尔开上一两句玩笑来,只有我眉头紧锁,一边开车一边想着韵儿的事情。这天下做父母的,都是护犊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遭一点罪受。
恰恰一个小时过后,我们便来到大竹儿山脚下。那山峰海拔两千来米,山势算不上险峻甚至是有些寻常,在这川南崇山峻岭之中,可以说它是比较普通的了。清澈明净的白沙河宛如一条透明的丝带,恬静悠闲的环绕着大竹儿山峰而过。
那相木匠在汽车上左顾右盼,一个劲的说他也好些年没有来这边走动了,去路有些拿不准,要多看看才行。在他的指引下,我们顺着河畔的一条长满青草的机耕道往前行驶着,左转右转的往山里驶去。
这一路上高大的楠竹拔地而起,甚是粗壮挺拔,大家不由得啧啧的感叹满山青翠的竹子,这时候我也才弄明白此处为什么叫着“大竹儿山”了。相木匠说要是开春过后,那雨后春笋不停的往外冒,那时候挖上一根出来,只取细嫩之段,炒腊肉吃那才巴适。
说完后他又给我们说这大竹儿山的老山腊肉乃是此地一绝,原来此地的肥猪是当地农民用自家地里的红薯、红薯藤、青菜、玉米等农作物喂养出来的原生态跑山猪。那腊肉用的是猪的后腿肉前腿肉和五花肉做成的,先用盐巴、花椒和香料腌制,然后用山风吹干,再用柏桠和柑子壳一起点燃熏。熏上一个星期后再挂起来风干,放到锅里煮上一个来小时,那时候那腊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叫好
个不住。
当我们走过一处石拱桥的时候,相木匠指着那前方的一颗歪脖子老柏树说道:“看到没有,过了那颗歪脖子树,翻过对面的一个小山坡就到了。他家独门独户,去年才翻修的房子,两个女儿都嫁到外地去了,两口子包了两座荒山,种了几十亩柑子树,农闲也出去做做木工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