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三叔一直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前面的地道依然没有个尽头,三叔说道:“你祖父说这里面的地道贯穿在整个石门村的底下,看来是真的,我们要是从这里一直走下去,一定可以走回刚才的原处。”
又走了一段路,前面没有了光线了,黑黑的一片,想来是过了悬崖这一段,所以没有了透气采光孔。于是我们转身往回走着,这些地下隧道,全是用石板石条铺砌而成。所有石板之间的衔接都很整齐平稳,豪无凌乱之态,由此可见当初的建造者可是花费
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
“三叔,这地宫到底修建于何朝何代呢?”我早就在想这个问题,趁着现在空闲,我好奇的问道。三叔笑着说道:“反正现在无事,这个问题我慢慢来回答你。”说完后他停顿了片刻,然后说到:“九儿我问你,你可知道我们这个村子问什么叫石门村?”我沉思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村里有我们石姓人家的缘故吧!你看看这下面的赵家村,就是因为有赵姓人家,才取的这个名字。”
“哈哈,这个你可是说错了。”三叔摇了摇头说着,然后继续说道:“这个村子的取名并不是因为有你们石姓人家的原因,你想想,你们石姓人家在这个村里面才占多大比例?全村五百多户人家,你们石姓才占三十多户。这个村里,姓相的人家和姓樊的还有姓杨的,可是都比你们多出很多。但为什么没有以他们的姓氏来命村名,而是把这个村子称为石门村呢!这是个问题。”
我想了想三叔的话,确实也是他说的这个道理,我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眉头紧紧的锁着。三叔见我这样的表情,笑着说道:“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村子的名字,和你们石姓人家根本牵扯不上关系!”
“那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是因为着地宫的原故?”我突然想到这里,连忙问道。三叔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你是说对了,石门村的名字正是因为地宫而来的。我听老人说,很久以前村民无意发现了一些入地宫的石门,而且还有村民进去看过,说见到了石屋子什么的。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寻常人决计不可能真正的进入到地宫中去,这些人也没有发现地宫的秘密。”
走了一圈,我们又回到了石室内,那相木匠还在呼呼的睡着觉。我二人坐在里面的石凳子上面,继续说着刚才的话题。因为旁边有人睡觉,三叔放低了嗓子说道:“你要知道,我们川东地区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史前文化中的巫山人和巫山大溪文化
便是其代表。我们巴人的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川东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三叔充满敬佩之情,无不感叹的说道。
“这些我也知道一些,以前在图书馆里面我翻阅过这方面的资料,而且我还知道我们这边的语言还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立语系。”我接过话来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