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声中
这个问题当年经手案子的警察也想到了,可惜后来对这个服务员进行盘查期间,他在半路出了车祸。
关连海是在进货回来的路上听到了命案的风声,因为怕牵连到自己,他连夜报了旅游团出国,一直到风头过了才会来。
他的口供是在电话当中进行的,因为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警方并未在他身上花费太多的心思。
“垫啊,不然油溅在餐车上不卫生!至于服务员,我想想啊,他们都是早早辍学打工的人,条件都不怎么好......”
关连海挨个例举了条件差的点,他们中大多家庭破碎,甚至还有的进过少管所。
让关连海印象最深的还是蹲过少管所的那个孩子,他那年才十九岁,平日里遇到胡搅蛮缠的客人,他也会偷偷使坏,这孩子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她们都得了一种长不大的病,不论是身体还是脑子都停留在三四岁小孩的状况。
父母是近亲结婚,他算是运气好的,基因没有突变。
少年在醉翁酒馆案发生不久,忽然买了一张票回乡下,当时他乘搭的那辆车在某环山公路和一辆卡车发生擦碰,汽车被挤下山谷,半车的人都受了伤,死了五六个,少年就在其中。
餐车有两层,中间空的位置正好能钻进去一个人,服务生们在死前都被传唤到警署录过严密口供,枪响时他们都没有在包间,也就是说凶手是跟着服务生的
餐车一块儿进去的。
事情应该没有想象当中复杂,二十年前的老刑警就是把事情想复杂了,太多的支线互相纠缠在一块儿,很容易被人误导视线,最后错过了关键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