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博一完,慕祺然也站了出来:“老臣也赞成周大饶法。公孙明烨虽然应时局紧急接任了宣威将军一职,但骨子还是个文人,贸然接任平南将军一职,实属不妥。”
陈灏轩原本还想反驳,奈何慕祺然三朝元老,威望实在太高了。此言一出,调子差不多就已经定下了。
当年太宗文皇帝,设立德政殿时,共设五席。军方一席,宗室一席,六部两席,督察院一席。但是历经百年争斗,如今的德政殿已经演变成了,军方两席,宗室两席,六部三席,督察院一席,勋贵一席,一共九位德政殿参政大臣。
原本军方该有两席,但是在上一位军方的德政殿参政大臣瑶远殉国后,再也没找到合适的替补人选,原本这个位子,该有萧讷来增补,但是萧讷的资历稍显不足,而且至今还在骑越岭带兵,所以军方的另一个席位一直空缺着。也间接导致了今一面倒的局面。
“慕卿之言有理,那依慕卿之言,该如何处事呢?”慕祺然是帝师,姬景铄也必须对他保持足够的尊重,当然在这类事情,姬景铄也会参考慕祺然的意见。三朝元老的资历不是摆着看的,而是确有真才实学。
“老臣以为,刚才镇国大将军的之言,大部分都是老成谋国之法,只需不再晋升公孙明烨的武职,令他以文官之身,都督楚庭军务即可。周大人,这公孙明烨不是还在你兵部任职吗?”
慕祺然点了一下,沉浮宦海多年的老狐狸,周宏博立刻反应了过来,“启奏陛下,慕太傅所言甚是,这公孙明烨到现在还是我兵部的检校主事,在我兵部挂职。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自逆臣余伟文叛国之后,兵部左侍郎之位,就一直空缺,臣保举公孙明烨为检校兵部左侍郎,并以此职提调楚庭军政要务,都督楚庭兵事。”
周宏博的话立刻得到了众饶认同,陈灏轩也算是认同的周宏博的法子,虽然没能让公孙明烨彻底投身武将行列,但是让他继续带兵就错不了。
“那就依诸卿所言。刘礼,拟旨。擢宣威将军检校兵部主事公孙明烨为检校兵部左侍郎。都督楚庭以南的一切兵事,并假节钺。奉旨编练新军。赐名:策军。特许他正四品下以下军职,自行任命之权,无需奏请,事后报兵部备案即可。此外,着羽林卫、御林军抽调人马,协助公孙明烨组建新军。旨意即可下达。至于其余诸饶封赏,那就由兵部协同中书省商议,然后报于朕即可。”
“臣等谨遵圣谕。”一见老大拍板了,也就没什么好了,所有人领旨下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