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其中的本质倒像是特意设置的障壁,世家子弟获得名声的途径当然比普通的寒门要多上许多倍,他们自幼家教有方,出入华庭,及至长大,又学于大儒门下,才学和品德传于达官显贵之中,之后的入仕做官也就当然顺遂。
就像你们听过的,在这个世界中,最响亮的名声是谁呢?
我行游诸侯之地,四世三公的名头可真是不同凡响,好高的门庭,好大的望族。你们看那袁绍,此人曾轻而易举的说动何进除宦官,此际又正大光明的成为盟主,诸君以为他靠的是什么?”
李弦说到这里,叹一口气,又接着讲述道:
“可我们的好战友刘备就不同了。回望刘备的前半生,助朝廷平黄巾之乱,随诸侯一起讨董,甚至曾在虎牢关下与其两兄弟一起硬抗吕布,做的大事可谓多了,其中的艰难与辛苦也不必说。
可是他得到的是什么呢?
无论去到任何地方,见到任何权贵,刘备第一时间收到的几乎都是不屑与冷眼,嘿,这织鞋贩履之辈的名头,作用几乎要堪比胯下之辱了。
有这样的名头在,便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有卓越的才能,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有高深的谋略,他曾经多次的向别人介绍起自己的出身,可他和别人却仿佛永远都隔一层天堑,他们的表情和态度都在表达着:我们的地位永远都差着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的态度。任凭刘备如何积极的努力,都无法改变。
恐怕这许多碰壁,足以令一个人激愤不已了。
刘备却不同,我可是亲眼见过了几次他不卑不亢的介绍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样子,虽然没人接这话茬吧。但有如此的际遇,这名之一字,他体会的大概比别人都深刻得多,而心怀大志的人却不断地遭遇这样的经历,心中块垒怎能平?
群雄讨董,也正是一个恰好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