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住脸送上囚车,颠簸了一路,从人声鼎沸的闹市,到微风吹拂的狂野,足足用了半个时辰左右。
当他睁开眼睛时,感觉阳光刺眼,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竟然是万亩良田,一眼望不到尽头,去年秋季播种下来的良田麦苗,已经长了有几尺高,有的都已经发出了麦穗儿,看那整齐的样子,到六七月时,显然会有一个好收成。
如果不是远远的看到那围绕着四周,直冲云霄的城墙,人们可能会以为来到了富饶的关中平原上。
在这麦田上,完全看不到战争的景象,只有农忙的身影,在太阳的暴晒下,带着斗笠忙碌着,那些身影有女,有老有少,甚至还有半穿着战甲的士兵。
没有来过长城的要塞,是很难想象这种情景,长安城的人,肯定以为北方的长城,是一片荒芜之地,但是这里并不是这样。
昨日疯老头跟他讲过,雁门关划分为了十个折冲府,所谓折冲府的编制,是按照大唐建国初期的府兵制而来。
只不过当时地方的折冲府,远比雁门关折冲府掌管的地域辽阔,而自从藩镇割据,募兵制的推行,大唐的折冲府也名存实亡,关中府兵的雄威再也无法延续。
不过,长城九大关口,依然坚持着府兵制的延续,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这也是因为当初太宗陛下下令驻守长城精锐,都是关中最精锐的府兵,如此百代流传下来,也就坚持着这个制度。
当然,环境也是一个因素的,长城军很清楚,不能什么都依靠大唐,所以在当初驻留下来,便开始建立起一套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长城防御制度。
长城军只向长安要一半的军饷,剩下的一半,全都自给自足,后来也证明了一开始推行这个制度的正确性,虽然长城数次被攻破,但每一次府兵制都没有被破坏掉,荒族人能够打下一个要塞,但他们不可能同时打下九个要塞,为避免后路被切断,最终也只能罢兵离去。
而一旦荒族离去,从其余八个要塞支援而来的府兵,便会重整旗鼓,再次驻守在长城之上,除非荒族再次倾尽全力来攻,否则他们绝不可能越雷池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