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想知道‘北冥有鱼’里的那个鱼是湖鱼还是海鱼?它为什么能变成鸟呢?”小天儿果然很认真的请教道、“山下的碧溪里也有鱼啊,它们也有翅膀为什么不会飞呢?”。
“嗯?哦…”康然被问住了,原著里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说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子。
锦鳞不是池中物、应该算是池鱼吗,所以才‘怒而飞,水击三千里’?好像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从未被仔细的研讨过、至于应该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他不知道也不能胡编乱造的瞎扯糊弄小孩子。
小天儿接着又问、“师父您说,要是那么大的鱼被做成烤鱼、是不是能吃好多天呢,要是我也能天天吃烤鱼是不是也能飞啊?”。
“哦?你是想吃烤鱼还是想飞呢?”康然被这孩子独特的思维模式给震到了,庄子的那种悠然自得地畅游天地间的逍遥境界他没理解、倒是记住了那条‘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鱼,看来现在让他背《庄子》是早了点。
小天儿倒是很认真的答道、“师父,书里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我想,应该是吃完烤鱼就会飞了…”。
这么独特的见解康先生还是第一次听到,但是对孩子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还是不能轻易痛斥和扼杀的,要慢慢的解释和引导才行。
“为什么是,吃完烤鱼才能飞呢?”这完全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啊,康然这个做师父的也有些不懂了。
“书上说: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小天一本正经的表情答道、“它不就是之前的那条鱼吗?我吃了鱼,当然就会飞了!”。
康然觉得挺有道理,至少这孩子还是理解了某些情节、看来这部《庄子》还是应该全文背诵的,因为可以给孩子一个很浪漫唯美的想象空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