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菜装在一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坛子里面,所以,在这个库房里面码放着一层又一层不同形状的、大小不同小坛子——至少码放了半人高。
小坛子的口是有用荷叶封起来的。坛子上贴着商标,什么“京西豆腐卤”啊,什么“五香嫩黄瓜”啊,什么“辣味黄豆酱”啊,品种很多,不一而足。相同型号的坛子是码放在一起的,在不同型号的坛子之间有一个一米左右宽的通道。
七八个工人正在用手推车运送菜坛并码放菜坛。
走出库房的后门便能看见一道一人多高的围墙,赵子蒙目测了一下,围墙的高度在一米九左右,是用青砖砌成的,围墙上面还有一个小庑殿顶,墙角处长满青苔,小庑殿顶上竖着一些枯败的杂草。单从围墙上的小庑殿顶便可看出酱菜厂的悠久的历史了。
在围墙偏东——即靠近马婆婆庵的地方有两扇老式木门,木门上横钉着几十个铁铆钉,铁铆钉两头窄,中间宽,早已经锈迹斑斑。
两扇木门的中间有一个直径在五十公分左右的圆形铜板,圆形铜板是固定在木门上的,铜板上焊着一个铁插销,铁插销上挂着一把大锁。
赵子蒙抬头看了看马婆婆庵那幢最高的建筑,能看到那幢小楼二楼和三楼的窗户。站在那幢小楼的二楼和三楼能不能看见酱菜厂的后门,现在还不能确定,因为在酱菜厂的东围墙边,有十几棵年代久远的银杏树,还有很多棵叫不出名字的树。
在木门的两边各有一间砖瓦房。
甄厂长在木门西边的砖瓦房跟前停住了脚步:“这就是门房。”
“高师傅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