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淮南忽而就想起成婚之前,顾安姚对她的提点,让她在夫婿面前,适当示弱,莫要一味要强。然而,回想起成婚之后的这些日子,她似乎根本没有做到。
她抿了抿唇,对范缪道:“我爹今日告诉我,陛下有意将你调入东宫十率,你愿去否?”
范缪的神色一下就变了,顾淮南只觉得他双臂箍紧了一刹,又慢慢松弛下来,叹道:“陛下隆恩,难以为报。”
顾淮南疑惑的看着他,范缪却并没有解答的意思,直到过年之前,朝堂之上因立太子而掀起的轩然大波,她才懂了范缪当时的叹息。
皇帝要立为太子的儿子,并非如今在朝堂之上呼声甚高的周王、吴王或者安王,而是去年刚成婚,今年六月方才加冠的十二皇子顾廷明。
皇帝的儿子很多,因为前头几个儿子实在太为出众,以至于后头的小皇子们在朝堂之上存在感严重不足。顾廷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母妃是傅贵妃宫中的宫女,据说是因为傅贵妃当夜身体不爽利,这才有幸得了恩宠,一举得男,封为平嫔。
然而,好景并不长,平嫔在顾廷明八九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顾廷明就成了宫中的小透明一枚。好在皇帝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体会过冷漠的宫廷生活,更知道宫中的太监宫女捧高踩低的势利眼,故而对儿女都十分关照,每年过年过节都发多多的金银,好让儿女们不至于手头紧张。
顾廷明就这般平安无事的长到了二十岁,一直一来的心愿是出宫开府,或者就任封地,励精图治,以抱父恩。结果,天大的馅饼哐当一下掉在了他的头上,他爹要封他做太子。
皇帝当然也知道这件事直接操作的可能性不大,他照旧是一一召见朝中重臣、皇亲国戚,询问他们心中太子人选。其中自然是以周王、吴王以及安王的呼声最高,其实这倒也并非真的是因为党政之故。
皇帝的诸多皇子之中,除太子之外,以三四五六皇子年纪最长,他们因母家之故,自幼出入宫禁,许多尚且在垂髫之年,就与朝臣接触。又因为他们年纪更长,成年之后与朝臣共事多年,彼此熟悉。除却无子的宁王实在无法扶持之外,其他三王在朝堂之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也让皇帝忧心不已。
政事堂的四位丞相之中,唯有严清尘不抱有私心,于是他也就成了第一个被皇帝透露心中人选的对象。而在皇族宗亲之中,与皇帝最为贴心的就是信阳长公主,皇帝将此事告知于她,并且希望她能安抚宗室,以求支持。
信阳长公主大惊,脑子里一瞬间就将顾廷明的小模样给翻了出来,仔仔细细的回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他有什么出彩之处,问道:“大哥膝下诸子争锋,何以青睐于十二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