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寸寸升上宫墙,春色和暖。
晨起后,顾云汐一头扎进小厨房,自行手作了两道点心。
一道名为“桃面丸”,一道叫做“越杨梅”,它们都是她娘亲裴如是在著书《珍馔琳琅录》里提到的二十八味美食之一。
书里提到,先将外夷进贡的甘蓝菜捣碎取液,兑以白醋调成粉色汁子,拌和适量澄粉、土豆粉揉成面团,切成小份儿,再压成圆饼。
每个小面饼里裹入猪肉靡、玉兰骨、红药骨、武陵骨、蜂蜜、珍珠粉、茯苓粉调成的蘸料,封口捏成五瓣桃花形状。
上屉蒸熟后,那几枚桃花形状的小甜食会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粉色,极其勾人的食欲,即为“桃面丸”。
起初,云汐以为“桃面”是指这甜点外形的桃花样。
然而,当她参悟出那些主料所指为何物时,这才明白娘亲为其取名“桃面”,原来另有深意。
所谓“玉兰骨”、“红药骨”、“武陵骨”几样食材,实则就是玉兰花、芍药花和桃花的花瓣。
医书中有记载,这三种花具有清热散结的作用,女子常食可养血驻容。
人面桃花,倾国倾城,便是“桃面丸”的正确释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