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打到了这一步双方都在苦苦的坚持,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抱着能迅速解决对方或者碧波对方投降的目的,却没想到战争却打成了消耗战,阵地战。
对于一场长时间的全面战争来说,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两年半的时间打下来,就是对自然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消耗。其他的国家政策,军事指挥,科技实力便是对这些资源的再加工,在“质”上处于领先地位,当然和时间久了量也同样重要。
尤其是意志军他们原先制定的计划便是在迅速击败高卢,取得他们的资金和资源,进而武装自己逼迫约翰牛妥协的基础上的。。
但是,格李芬计划的失败,使得双方陷入了漫无尽头的堑壕战和阵地战,战场那个成为了绞肉机不短的吞噬双方的力量。
在这方面,意志军一开始便是知道他们是出于不利地位的,他们的优势在于质上,强大的工业基础,
坚定的民意,高潮的军事素质,领先于高卢鸡和约翰牛的科技。这些是他们的优势。
毕竟,比拼人口,资金,和自然资源他们根本不是约翰和高卢的对手,毕竟他们除了本土还有庞大的殖民地和数百年的原始积累。
而他们却是资源相对匮乏。一旦贸易线和补给线被切断,他们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虽然他们在一开始储备了极多的资源,但是谁也不能预料到这场那个战争能打到那么大,时间能这么久。
不过一年时间不到他们的资源已经消耗一空,要不是大清通过铁路线与达达尼尔海峡不断的为他们提供资源他们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艰难,现在铁路被切断,只能从海上进行运输了。
这也是为什么意志军在战争在战争初期,打得约翰牛和高卢鸡节节败退,现在却变得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虽然他们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优势,现在还保持着对敌人的压制力,但是并不足以抵消资源和人口带来的差距。除非他们每次都能成倍的消灭高卢约翰的部队,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如果断掉他们的进口渠道,意志军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