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两人要上学,只有早晚抽出时间做包子。每天就做那么多,相信吃不习惯美国大餐的国人一定很怀念家乡的小笼包。
一天要猪肉店留二十斤猪肉,面粉和其他都可以提前买。炉灶让铁匠定制的,屉一样找木匠做出来。这些对冰兰来说很容易。
香兰不知道妹妹为什么那么能干,,妹妹在努力,她做姐姐的更要努力。一个月后,“品味包记”开张了。赶上周末,荣安带着兴安和扬子等人都过来。
“卖不出去咱们家都吃了!”冰兰道。
“不会卖不出去,包子那么好吃怎么会卖不出去!”扬子帮着擦桌子收拾。“我真后悔在那边报的班,不如我也过来?”
“你过来没地方住,等一年后我们或许就回曼哈顿开店了”
“真的?那我等你们了!”三人说笑着,外面已经来了客人。传单主要给了康奈尔的学生,小镇上给的不多。来的几乎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
大家干脆都说国语,倒是省了语言障碍。包子,紫菜鸡蛋汤,酸豆角、酱黄瓜。人结伴,络绎不绝,有时候座位都被占满。
上午卖出去大小七十屉,众人吃完饭,冰兰准备中午的,一个做陷,一个和面。这就等着时间了。一次十斤肉,二十斤面。杨子自叹不如,就是荣安觉得自己也不能做到。看冰兰做的很轻松,只能检讨自己缺少锻炼。
中午来的人就杂起来,有些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和本土学生开始光顾。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抱着好奇心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