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信大臣劝慰晋国天子道,“黄粱先生本就是一位奇人,性情不拘一格,所思所想非常人,也不奇怪。”
天子无奈一叹,除此之外就是再怎么恼怒,寻不到人也是无可奈何,做了无用之功。
晋国国君的受挫,其他国君也看在眼里,幸灾乐祸之余,也有些惋惜,晋国这般礼遇也没能引得此人露面,他们又能给出什么呢,原本蠢蠢欲动也想要拉拢黄粱先生的心思也压下了。
然而因为黄粱先生的书所引起的风云并没有消停,在有晋国先行尝试成功后,印刷术,玻璃,洁白如雪的盐这些东西都被陆陆续续的造出来了。
甚至萧函在与虞夫人闲聊时,听闻帝都那边还出现了类似报纸的东西。
萧函不由得感叹,这个世界果然与众不同些。放在其他世界的封建古代社会,报纸这种可以控制舆论,开启民智的东西,哪怕出现了也是被封禁,令君王视为威胁的东西。
但在这个世界的国君,似乎就没那么多的顾忌,反正也不是什么真正**独掌大权的天子,上面还有圣人圣院压着,倒不如兵行险着,能多掌握一分力量是一分。
同样因为这个世界的独特力量体系,即便科学技术水平相当于比现在社会落后了七八百年的古代,但人们的接受能力却很强。连诗词歌赋都能具现化出各种各样的神奇事物,就算超前一些的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真正在九州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第二年的晋国秋收。
以往每年国内的农田耕种,都需在春耕时,让至少举人以上的文人吟诗诵词,若能创出名篇佳作,才气冲天,便可惠及农田,事其丰沃,秋季丰收。
寻常佳作可有上百亩,极为优异的诗篇却能滋润千亩良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