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叹气:“四娘多好啊,我们家没这个福气。”
瑞和憨憨笑,转移了话题。
夏天的尾巴里,瑞和做出了成品,特地回了一趟老家做实验。孙家在老家自然也是有田地,租给了族人种。秀才公拿回来一样东西说能更好地翻地,正好田地要翻,族人当然不会拒绝。这一试,种田的老把式都能看出这农具的好处,轻便省力还能回转犁地不说,还能调整犁铧深浅,深耕浅耕都能用。其他好处更是不一而足,用过的族人都说好,争先恐后地想要跟瑞和买。
瑞和将数据记录好,承诺以后会做出更多犁具之后,带着大量的资料回到了县城。
他的时间把握得很准,改良犁具刚实验好,新县令的文会邀请帖就发到了孙家。
“新县令周大人举办了文会,邀请本县的读书人前去参加,正好你也回来了,就一道去吧。”孙秀才说。
新县令到任,安顿下来后自然要先见见当地的读书人,毕竟读书人就是今后几年他的文教功绩,必定要加以十分重视的。
“是,父亲。”瑞和回屋将犁具的设计图纸还有相应的数据资料都整理好,在文会那一天带在身上,跟着孙秀才一道去了明山。
新任县令叫做周济民,在原身的记忆里将会在这里做六年县令。在他就任期间,重视农事与文教,肃清民风,是一个做实事的好官。原身乡试一直不成功,周县令在任期内一直很关心他,直到升迁调走的时候,还鼓励原身不要放弃科举。
瑞和计划将新犁具献给周县令,为了加一重保险,他特地选中几乎全县读书人都会齐聚今天,在大文会做这件事,这样的话就没有人能够昧下他的功劳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