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这个概念,具体是谁提出来从哪里开的头已经无证可考了,有好了几种法,不过比较公认的是蛇口清华大学城,计划发起于96年。
这个是随着国内大学的不断扩招需求和随之而来的的高校兼并整合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就是集中城镇化。
从2000年开始,国内开始了大学城的规划建设风潮,好像没弄个城出来自己家这就没大学了似的。
本来所谓大学城,是先有校再有城,而这个‘城’也不是普遍理解的城,国外的大学城基本都是百年沉淀慢慢形成的,是共享教育产物。
而我们却把这种城理解成了简单的城镇,不就是建嘛,划块地皮修嘛,那么多开发商呢,这不正是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在04年就被叫停了。
短短三年时间,大学城四面开花,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大,变成了炒地皮卖房子,就是市政有点跟不上。也没法跟得上。
张彦明确实没记住渝州的大学城具体是哪一年开始规划建设的,但确定是有,规模还相当不,持续建设了十几年才把市政跟过去。
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那会儿在网上经常看到学生的贴子,什么‘远离都市的隐居生活’呀,‘我今进城了’的炫耀啊,下点雨就‘欢迎来大学城看海’什么的。
那都是11年了,大学城还在与‘石隔绝,往返一趟要一整时间。
渝州在2000年这会儿,在校大学生已经接近十五万人了,十年后的报纸数据是五十万人,也不知道是确定还是猜测。
张彦明对这个什么大学城到是没有什么偏见,远离城区集中院校好处是肯定有的,只不过国内的方向发生了偏差,城则城已,教则非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