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国不同,洛国大都是旱田,水田很少,而且和宋国农作物一年两熟不同,洛国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而且八九月份是他们收获的月份,只是这一路走来,苏苏等人的心是越来越沉重。
灵台镇靠近宋国,也会种稻米,不过在五六月份就会收获,而之后,气候越来越干旱,基本上都是旱地了。
按道理来说,收获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吃饱,可是路上也遇见的人都是衣裳褴褛,分明是吃不饱饭的样子,而且路上有很多树都被剥了皮,有的地方甚至连一棵草都找不到。
看到这种情况,桓君自然是脸色越来越阴沉。他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密报,洛国发生了蝗灾,并且有了越演越盛的迹象,本来只是几个小镇,现在确实大半个国家都开始闹了。蝗虫吃光了将要收获的粮食,这下子人就没有食物了。国库粮仓虽然还有储备的粮食,但是,也不可能供养全国人。
苏苏和银雪,洛道是亲身经历过宋国饥荒的,他们都知道,最可怕的不是吃不饱饭,而是饥民为了活下去而对自己的同伴下手,抢夺同伴的食物。
短短几天,使者团及遇到了几波来抢夺食物的灾民虽然他们看到使者团马车上的皇家纹饰就不敢造次了,但是也有一些不要命的,苏苏他们也遇到了几次。
这时,苏苏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这一路上,苏苏也没有闲着,每天用平底锅烙很多饼,碰到前来乞食的人就给他们发一张,虽然说是不能够让这些洛国人民立时就逃离灾荒,但是也可以让他们在撑几天。看到苏苏每天都这样做,桓君开始庆幸自己将苏苏带回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那些灾民就盯上使者团,开始只是一两个,两三个,后来就是一二十号人,再后来就是成百人。每天都跟在使者团后面,到中午的时候就去领一个饼。
桓君原本的计划是带苏苏去洛国的都城,可是现在如果苏苏要去靖城的话一定会把这些灾民也带去靖城,到时候,弄不好又是一场动乱。
苏苏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她本来就不想去洛国都城,楚纵歌和秦朗也不想让苏苏去洛国都城,只是跟在桓君身边要安全一些,所以才同意去靖城,现在看来,根本去不了靖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