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说,送物资装备是一方面,起码名义千夜还要付钱,可派私军参战完全是另一回事。这相当于预期在千夜的地盘取得一块附属土地,不管怎么解释,性质都是把自己和千夜捆绑在一起。
这其实是相当于提前下注,一旦千夜再有突破,甚至是达成天王至境,那么这些家族相当于依附在大树之,自身地位也能得到相当提升。
此刻找门来的世家可能有些底蕴,千夜隐约听说过其几个姓氏曾是,甚至数百年前是门阀,但其实最近这几代已算不得什么有影响力的世家了。真正既有实力又有地位的世家只有饮马殷家,而殷家代表则保持着起码的矜持,只谈出钱出粮,不说出兵,连敏感些的军需物资都不在提供清单。
其它小世家虽然每家实力不足,最有实力的也要咬牙切齿才能拿出一千私军,不过架不住数量众多,转眼之间,千夜手多了支足有一万五千精锐战士的部队。
这支部队的初始装备和运输全会由各家自行解决,千夜需要负担的只是他们抵达墉陆后的军饷费用。有这支在帝国本土都堪称精锐的部队,对墉陆那些乌合之众,完全是横扫。
两家大商行的主事则在默默盘算,最后各出一千商行佣兵了事。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墉陆开拓出产的利润前景并不是特别乐观,但又不打算放过攀附千夜最好的时机,于是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当下有世家人冷笑,阴阳怪气地讥讽:“鼠目寸光”
那两位主事也不生气,只是道:“我们小本生意,只能赚些快钱,见笑了。”
他们这么一说,那些世家人也不好意思再穷追猛打,况且这两大商行背后自然也是各有来历,于是说了几句客气话,也过了。
世家不同于商行,许多世家经营家族产业都是从百年考虑。对他们来说,墉陆哪怕出产再怎么贫瘠,有一块领地的话,几十年后也能回本,此后是纯赚。这是延续家族血脉的根基。而在商行眼,一个几十年才能回本的生意,怎么看都不值得。二者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着眼长短不同而已。
况且大秦以武立国,门阀世家维系的基础是开疆拓土和军功,任何一个世族想要维持地位,甚或再进一步,领地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核心领地位于帝国内陆的世家,和平是和平了,开疆拓土和攫取军功的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现在千夜这里无疑是一个好机会,至少墉陆最底层的永夜大陆要丰裕一些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