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上海帮的兄弟们都指着你北伐成就大业来。这北伐是个大”扣子”,你在这里一喊北伐,洽卿(上海大买办、总商会会长虞洽卿)在上海不仅杆子硬起来,就连洋人都要让他几分。到时候,你把生意做到上海区,自然会有兄弟给你出头。北伐这笔生意慌不得,这生意谁都想来做,但是也就只有你最合适这两边都是要下大工夫的,只有一个主顾是赚不到什么大钱的。”
这样的话也只有张静江敢这么说,但是张静江却是用着商人的论调跟蒋介石说话,这么多年来蒋介石跟张静江的关系亦师亦友,蒋介石有些多事都是靠张静江这个活了这么多年的老狐狸帮忙解决。
在场的将官一个个听得云里雾里,这哪里是商讨军事,反而有些许像是黑市上的交易嘛。
蒋介石听了张静江这番“训示”,虽然觉得有理,但对自己的处境作用不大。现如今北伐军内,已经为了让谁先打出去的这个问题争论了许久。说实话,这些部队的长官不是不想北伐,而是太想了,如今北伐军的各军主官哪一个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一省霸王,到如今却挤在一个偌大的广东,即使浑身解数也是施展不开。但是这些主官无一不是当年被坑得够惨,才沦落到现状。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放个屁还要看人家脸色行事。可如果自己的部队先打出去,就是要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打不打得过先不说,万一打败了,连老本都拼没了,到时候连放屁都没地放了。更何况,以现在老蒋是意思就是先把他们这些人推出去,当个炮灰啥的,试试吴佩孚的实力,这里的军官哪一个不是带兵多年的老手,蒋介石慷慨激昂的演说在他们看来就是一场借刀杀人的。这次将这么多的军官请过来开会,也不知老蒋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就连从前朝就开始带兵的老将心中也是犯了嘀咕。
蒋介石的充满“杀气”的目光落在了黄埔军校教务部长何应钦的身上。何应钦要比蒋介石年轻得多,也就三十多岁,但稳重的性格跟年龄完全相反。一副度数并不深的眼镜挂在鼻梁上,颇有知识分子的风度。藏在镜片后面的两只眼睛总是眯着让人感觉到一股亲切,但是那眯着的眼睛里却不时的流露出一丝凶光。何应钦曾是蒋介石留日时的同学,据说得过日本天皇的勋章,在蒋介石的黄埔系的领导中,何应钦的军事才能体现的淋漓致尽,与日本人良好的关系,使得国民党内的元老们极为看重这为儒将。何应钦的才能自然要受到老蒋的妒忌,身为教务处长的何应钦常常给蒋介石当“黑脸”而蒋介石则了呵呵的唱白脸。而最难搞的的事情,蒋介石也是让何应钦有事没事就去瞎搞一番。不甘于人下的何应钦却是畏于老蒋心狠手辣,翻脸不认人的凶残性格。故而除了时常表忠心外,何应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跟老蒋斗。
蒋介石一副亲切的表情对何应钦道:“子敬,见你如此胸有成竹,必然有高见,你就给诸位说说!”
何应钦哪里是胸有成竹,而是对老蒋的碎碎叨叨不厌其烦而已。何应钦冷静的扶了扶眼镜道:“我……,我看还是请张老和果夫兄先发表一下高见吧!”何应钦知道蒋介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打击自己的机会,于是何应钦便来个顺水推舟,先让蒋介石着急一番。
陈果夫只是一个商人,对于这种军事上的东西只是六窍已通的货色,陈果夫摘下眼镜装作擦拭镜片默不作声生。张静江虽然是老奸巨猾,但对军事也仅仅是比陈果夫稍微强上那么一点,张静江听完何应钦的话,慢慢拿出一支雪茄,还未点着,便如同被烟呛了一般,不住的咳嗽起来。
蒋介石心情有些急躁的道:“子敬!有话自然在这里讲得,都是自己人!”蒋介石故意在自己人上加重了音量。
何应钦自然知道见好就收,慢慢悠悠道:“北伐是总理在世时下的一手好棋,如今校长接过这盘棋,自然是顺应天意,下应民心。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几颗棋子撒下去而已。况且也只是弃子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