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上校当然不知李浩洋是穿越而来的,对马尼拉战役较为熟悉,知道日军防守部队的人数和成分,所以才回答的如此准确。他顿时疑惑问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李浩洋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但反应很快,马上说道:“都是伊娜告诉我的,她的情报工作做得很不错。”
摩根上校遂不再怀疑,决定接收完空投补给后,一定要和伊娜好好详谈一次,尽量弄清楚马尼拉城内日军的情况,绝不能一无所知地冲进去。他随后看看夜光手表,时间为凌晨3点45分,距离运输机抵达还有一刻钟,需要进行接应准备了。一般情况下,突击营都是点火来指引运输机空投,可此刻水稻田里无法点火,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射照明弹了。
但摩根上校还是派人在附近的水稻田变异点了不少火堆,虽然距离空地地带较远,但也可以指引大致方向,配合照明弹一起使用。他把警戒任务交给李浩洋,让他率领两辆吉普车靠近公路,高度戒备,防止有日军偷袭。火堆点燃后,肯定会引起附近村落的注意,必须防备有亲日分子通报日军,确保万无一失。
李浩洋没有惊动熟睡的伊娜,跳上另一辆吉普车,带上星期六和三名突击营士兵出发,前往远处的公路。两辆吉普车沿着水稻田旁的土路快速行进,五分钟后便抵达公路,左右分开,相继几十米,高度警戒。凌晨的公路上十分安静,还不到下地干农活的时候,看不到有村民出现。
运输机预定到达的时间很快过去,空中却未听到任何声响,显然是迟到了。运输机的夜航能力不是很强,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在敌方上空,迟到也是正常。李浩洋对此已是见怪不怪,命令大家继续保持警惕,子弹上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两辆吉普车都配备轻重机枪,弹药也较为充足,火力强劲,完全可以应付中队级别的日军进攻。
李浩洋虽然很有耐心,可半小时后也有些坐不住了,运输机迟到这么长时间,不免担心是出什么意外了。他正准备用手持对讲机联系摩根上校,询问具体情况,公路却出现早起下地干活的村民,人数不多,穿过公路进入水稻田。尽管两辆吉普车躲在路旁的暗影中,但还被走近的村民发现了,避无可避。
村民们立刻止步不前,盯着吉普车看来一会儿,然后开始慢慢后撤往回走。李浩洋立即下车,高举双手,准备靠近村民们解释,尽量消除误会。可村民们见李浩洋全副武装靠近,虽然高举双手示意没有威胁,但他们还是不敢停留,立刻加速逃走,很快消失不见。李浩洋心知空投地点肯定会暴露的,最担心有村民通报日军,但他来及不拦阻扣押这些村民,当然也不能开枪,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逃走。
李浩洋立刻用手持电台联系摩根上校,汇报此突发事件,建议全面戒备,并要求将伊娜派过来,方便和当地人打交道。摩根上校很快同意李浩洋的建议,要求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开枪,防止激化和对方的矛盾。数分钟后,伊娜坐着吉普车到来,很快和李浩洋会合,吉普车随后开走。
一辆半履带装甲车悄然停靠在公路后方,隐蔽在暗影中,随时准备支援李浩洋等人,以防万一。李浩洋很快向伊娜说明情况,认为村民们很可能回去叫人了,必须要做好应对大量村民出现的可能。伊娜了解当地的民情,知道水稻田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不许任何人破坏,当然也包括空投行动。
伊娜同意李浩洋的判断,但不想坐等村民集合前来,决定主动前往碰面,尽量做出解释,同时也能拖延时间,保证成功空投补给物资。李浩洋认为伊娜的提议很好,立刻同意,留下一路吉普车警戒,自己开车横穿过来,进入对面乡间土路。村落距离水稻田不远,也就不到一千米的距离,很快就能抵达。
李浩洋均速开车行进,没看车灯,防止被村民们打埋伏。他们不能开枪,但村民们却不用理会什么交战规矩,就算只有火铳一类的武器,同意也很致命。吉普车开出五百米后,前方果然处在大批人员,高举火把,快速行进。李浩洋立刻停车,打开车灯,直射前方的人群,首先震慑住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