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洋送走卢克中尉,继续加紧训练民兵,但并未劝说迪森放弃圣莱昂镇,需要等一个较好的时机。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三分之一民兵已基本掌握步枪的射击要领,熟练程度还有待时日,但已经很不错。马奇那边进展也较为顺利,机枪组已初具战斗力了,是否有效,还待实战检验。
迪森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招待李浩洋等人,并且取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瓶法国红酒,亲自给李浩洋他们倒入高脚杯中。可以看出迪森是个很懂西方生活的人,同时也熟悉菲律宾的风土人情,具有天生的领袖风范,在镇上很有号召力。双方互相敬酒过后,气氛变得十分融洽,李浩洋趁机委婉提出民兵转移之事,看看迪森的反应。
迪森的反应很出乎李浩洋的意外,似乎很同样他的观点,也认为圣莱昂镇守不住,需要另找地点驻扎。但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民兵都是镇上的居民,刚刚获得自由,现在让他们离开,恐怕谁也不愿意。一旦民兵撤走,镇上的居民便失去的保护,必然会遭到日军的报复性屠杀,以前有过先例,十分血腥残酷。
李浩洋听完迪森的顾虑,清楚他的两难境地,但死守不是办法,保存实力才能继续反抗日军的残暴统治,不能因小事大。他很快建议迪森转移或疏散镇上的居民,日军当前的任务是防御海岸线,阻挡美军登陆,不可能长期安排重兵驻扎在圣莱昂镇,以后有得是机会夺回。
迪森不是没想过进行疏散和转移,但深知说易行难,让居民放弃家业离开,估计没多少人肯走。他正犹豫之间,李浩洋的步话机响了,是亚伦在联系,汇报发现公路有日军出现,人数不详,正快速朝圣莱昂镇逼近。李浩洋听完亚伦的汇报,迅速将情况告知迪森,让他马上集合民兵,进行备战。
就算现在进行疏散转移镇上的居民,也必须有人阻挡日军才行,不然根本逃不远。
李浩洋很清楚留下来意味着什么,而且卢克中尉的也不希望他违抗命令,与日军正面交锋得不偿失。但他不忍心丢下镇上居民撤走,至少也要把老幼妇孺转移出去,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看这些人惨遭日军的屠戮。他马上停止用餐,抄起冲锋枪离开教堂,带着星期六率先冲向南门。
迪森派心腹手下集合民兵跟随,一切听李浩洋指挥,自己留下负责紧急疏散镇上的居民,老幼妇孺优先撤离。很快居民们不想走,纷纷手持冷兵器要求参战,誓死保卫圣莱昂镇。迪森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还是耐心劝说他们先撤走老幼妇孺,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放开手脚和日军拼命。
另外,镇上还有日军的大批屯粮,全部是大米,也必须尽快转移走,实在带不走的就烧掉,绝不能给日军留下。
迪森确实很能干,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转移和粮食运输,劝说大家尽量轻装,先撤往附近村落,等情况好转再回来。但很多准备撤走的居民都携带大量东西,行动十分缓慢,迪森对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尽量安排他们快速出镇,及时疏散。留下来参战的青壮年超过三百人,武器虽简陋,但士气高涨,一心要和日军拼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