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比如秦始皇陵、长沙马王堆,还有山西的吕大临墓等。超乎常规的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为了防止盗墓,比如吕大临墓;二是依地势而建,不得已改变规制,典型的是乾陵;第三则是崇尚超自然的神力,想要死后尸身不腐或者是羽化登仙等,就像我们面前的蜀王墓。
人形的躯干中出现了一口井,代表什么意思呢?思来想去,也就是肚脐眼儿了。可是为什么…这里这么多的人骨呢?古人一来认为死者为大,而来是敬畏死神。所以白骨都被视为不吉利的。在自己的墓穴里安置这么多的白骨,明显不是出于尊敬,否则就该给这些死者建个墓室,而不是随便这么堆在井里。
正在思虑之间,我忽然注意到了,人骨堆里,有一点亮光随着矿灯的光圈闪烁不定。我拿出飞天抓把折断骨头钓上来后发现,这根骨头跟我们在权臣墓里发现的那段骨头材质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位置不同。权臣墓中的是脊椎骨,而这一段却是一根跖骨。可能是没有权臣墓里那根出于长期封闭的空间,这根跖骨颜色发黄。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段跖骨尺寸令人瞠目结舌,竟然及得上一个成年人的小臂。什么人能长这么高,巨人吗?
魏长青见我陷入了沉思,也不上来打扰我。我轻咬下唇仔细想着几种可能的情况,从材质上看,这根跖骨与权臣墓中的脊椎骨定是属于一种生物的。到底什么生物可以长到这么大?肯定不会是人,如果一个人的跖骨这么大,这么人能长到巨灵神的个头儿了。看来,这么多的人骨丢在这里,只是一个障眼法,其真正的原因在于
掩盖这段骨头,不让人发现。事有凑巧,偏偏被我发现了。
只是…为什么要丢在这里呢?干脆像权臣墓里那样,挂在墙壁上多好?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暂时将这段跖骨收起来。这时候,我把我的所见说给了丹战听。丹战的见闻远不如我,但是他常年生活在栅鄢寨中,民俗民风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说不定能给我一定的提示。果然,丹战说起了一件事情:
在他们那里,有一个流传下来的礼节。当族长去世的时候,族中的长老会联合采集兽骨,随着族长一起下葬。兽骨的种类,是宣扬族长的方式之一。比如,大象骨陪葬,就说明这位族长很得民心,善于团结族人;虎骨,说明了族长英勇善战,万民臣服;鹰骨,说明族长目光敏锐,决胜千里…只不过,栅鄢寨的长老虽然有八位,但是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他们不会主动猎杀动物,而且只是采取五块兽骨。
丹战还说道,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规矩并非一早流传下来的,听老一辈说,是以前的寨子救了外人之后,传进来,才有了这个规矩。现在想一想,会不会是蜀王后人给栅鄢寨穿了这个规矩呢?
我一想,还真有可能是这样。五块兽骨的话,现在我们见到了两块,刚才我们推测墓室还有三间,很可能兽骨也还有三块。我问道:“兽骨有没有规定必须是某个部位的。”
丹战摇了摇头:“这个倒没有,只是听老人们说,过去很多族长去世,都是陪葬头骨的,代表这个族长是全族的首领。只是后来头骨越来越难找,又不能猎杀动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